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山

标题包含
登山
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近空无世界,当楚见波涛。 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棠,字文化,号竹隐,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唐玄宗至德宗时期(756-805年)。 许棠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砍柴为生。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尤以诗歌见长。在唐代文人中,许棠以其质朴的诗风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漫步走上山间险径,浑然不觉已经登高。临近天空,周围景象渐渐消失,只看见远方的江水滔滔。陡峭山顶松树众多,却都清瘦挺拔;山崖上的石头仿佛悬在空中,牢固稳定。忽然看到一只猕猴独自分散开来,隔着溪水对着我大声喊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信步:随意行走。 2. 鸟道:险峻的山路。 3. 忽:突然。 4. 近空:接近天空的地方。 5. 当楚:面对楚国。这里指在山上眺望远方。 6. 波涛:比喻山下的江河水流。 7. 峭:陡峭。 8. 瘦:这里形容松树笔直、苍劲的样子。 9. 崖悬:悬崖峭壁。 10. 石尽牢:形容石头牢固地嵌在悬崖上。 11. 猕猴:猴子的一种,善于攀爬树木和岩石。 12. 呼:呼唤。 13. 独散:独自散去。 14. 隔水:隔着河水。 15. 向人号:向人类发出叫声。
去完善
赏析
《登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的情景和感受。诗人信步走上险峻的山路,不知不觉间已身处高处。俯瞰四周,天空似乎离得很近,周围再无其他景物;远望江水,仿佛看到波涛汹涌。山巅上的松树虽挺拔却显得消瘦,山崖上的岩石紧紧依附,坚实牢固。诗人孤独地漫游于山中,不时还能听到猴子隔着溪水向他呼叫。全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生态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远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许棠。许棠生活在唐朝晚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许棠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获得成功。他的一生都在寻求功名,但最终未能如愿。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我们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唐朝晚期,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纷纷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的现状。许棠作为一位文人,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登山》这首诗是许棠在一次登山远足时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在这首诗中,许棠以登山的视角,展示了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品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