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甘露寺
丹槛拂丹霄,人寰下瞰遥。
何年增造化,万古出尘嚣。
地势盘三楚,江声换几朝。
满栏皆异药,到顶尽飞桥。
泽广方云梦,山孤数沃焦。
中宵霞始散,经腊木稀凋。
铎动天风度,窗明海气消。
带鼙分迥堞,当日辨翻潮。
鸟去沉葭菼,帆来映泬㵳。
浮生自多事,无计免回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栏耸立触云霄,俯瞰人间众渺遥。
何时成就了造化,万古长逾尘俗嚣。
地势萦绕三楚地,江声奔流换几朝。
满栏布满了奇草,顶峰建有飞虹桥。
水泽宽广似云梦,山岳独立数沃焦。
夜半时分彩霞散,腊月时节林木稀。
风吹铜铃响天外,窗外海景显明亮。
远带鼓声分远近,当初分辨涨退潮。
飞鸟隐入蒹葭荡,扬帆归来映苍茫。
人生在世诸多事,无法逃避已回头。
去完善
释义
1.丹槛:红色的栏杆。
2.人寰:人间,尘世。
3.三楚:古代楚国地界,后泛指长江中游地区。
4.换几朝:更换了多少个朝代。
5.满栏:布满栏杆。
6.异药:草药,这里比喻甘露寺中的草药种类繁多。
7.到顶:到达山顶。
8.飞桥:凌空而架的石桥。
9.云梦:云梦泽,古代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境内。
10.沃焦:传说中沃焦山的别名,位于大海中的一座小岛。
11.中宵:半夜,午夜。
12.霞始散:晚霞开始消散。
13.经腊:经过腊月。
14.木稀凋:树木稀疏凋零。
15.铎:金属制成的铃铛。
16.天风:从天空吹来的风。
17.窗明:窗户明亮。
18.海气消:海上的雾气消散。
19.带鼙:带有鼓声。
20.迥堞:远处的城墙。
21.翻潮:海水涨落的现象。
22.沉葭菼:消失在蒹葭和菼草丛中。
23.映泬㵳:映射在空旷的地方。
24.浮生:短暂的人生。
25.无计:没有办法。
26.回镳:返回原点。
去完善
赏析
《题甘露寺》是唐朝诗人许棠的作品。这首诗以甘露寺为背景,通过对寺内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首联“丹槛拂丹霄,人寰下瞰遥”,描绘了甘露寺的高耸入云,俯瞰人间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高远壮阔的基调。颔联“何年增造化,万古出尘嚣”,追溯了甘露寺的历史,表达了寺庙历经沧桑却仍屹立于世的精神。颈联“地势盘三楚,江声换几朝”,描述了甘露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江水之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下来的三联,从寺庙内部的景致写起。“满栏皆异药,到顶尽飞桥”,描述了甘露寺内的奇花异草和亭台楼阁,展示了寺庙的美丽与宁静;“泽广方云梦,山孤数沃焦”,用云梦泽和沃焦山的典故,比喻甘露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中宵霞始散,经腊木稀凋”,描绘了夜晚霞光消散、寒冬时节树木凋零的景象,展现出时间的流转。
接下来两联,则是对寺院环境的细腻刻画。“铎动天风度,窗明海气消”,描写了风吹过铜铃的声音以及窗户映射出的海景,展示了甘露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带鼙分迥堞,当日辨翻潮”,描绘了远处的战鼓声和江水的涨落,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
最后两联,则是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慨。“鸟去沉葭菼,帆来映泬㵳”,描述了飞鸟隐没在蒹葭之中,帆船映衬着空旷的天空,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壮观;“浮生自多事,无计免回镳”,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无法避免的轮回之感。整首诗既赞美了甘露寺的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甘露寺》,作者是唐朝诗人许棠。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60年前后,正值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许棠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朝政腐败,战乱频发,民生疾苦。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后隐居山林,以诗为乐。
甘露寺位于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始建于东吴孙权时期,历史悠久。寺庙背靠长江,面对江南岸的瓜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当时的甘露寺已经成为文人墨客游览、题诗的胜地。
许棠在游览甘露寺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甘露寺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和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展现了许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也反映了他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