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广福岩
未有天地先融结,方广高深无丈尺。
书言不尽画难成,留与人间作奇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天地尚未形成之前,宇宙就已开始融合和凝结;其广度、高度及深度都难以用具体的尺寸来衡量。言语无法完全描述其状貌,图画也难以描绘出其神异;它留给世人无尽的惊奇和赞叹。
去完善
释义
《题广福岩》是一首描绘寺庙的古诗,以下为每句诗词的字词注释:
1. 未有天地先融结:“未有”表示还没有形成;“天地”指天与地,泛指整个世界;“融结”指融化并凝结在一起,这里用来形容岩石的形成过程。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天地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广福岩就已经开始融化并凝结在一起了。
2. 方广高深无丈尺:“方广”指的是广福岩的大小形状;“高深”指的是广福岩的高度和深度;“丈尺”是古代的一种度量单位,用于测量长度,这里的“无丈尺”是指无法用具体的度量单位来衡量广福岩的大小。整句话的意思是,广福岩的大小形状、高度和深度都无法用具体的度量单位来衡量。
3. 书言不尽画难成:“书言”指的是用文字描述;“尽”是全部的意思;“画”在这里指的是绘画;“难”是难以的意思;“成”是完成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即使通过文字详细描述,也难以完全表达出广福岩的特点,而通过绘画来呈现则更加困难。
4. 留与人间作奇特:“留”是留给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世人、人类;“奇特”指的是奇特的景象或事物,这里用来形容广福岩的特点。整句话的意思是,广福岩独特的美景留给了世间的人们,成为了一个奇特壮观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广福岩”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宇宙奥秘的探寻。在诗人眼中,广福岩犹如一部无言的天书,展现了大地的神奇和广阔。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首先,诗人将广福岩比作一个尚未形成天地的状态,这种比喻强调了广福岩的原始、神秘和不可测量性。然后,诗人通过描绘广福岩的高大、深远等特点,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书籍和绘画都无法完全表达出广福岩的神奇,这表达了诗人对广福岩的独特认识和珍视。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广福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创新思维的推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广福岩》是唐代诗人曹邺的一首描绘广福岩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57年,此时曹邺正在赴任漳州刺史的途中。他因在京城担任祠部郎时遭权臣排挤而被贬,但这次遭遇反而使他从纷扰的世俗纷争中解脱出来,有机会更深入地领略自然之美。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过了盛世,开始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然而,诗歌创作并未因此停滞,反而涌现出许多关注现实、批判社会的优秀诗篇。曹邺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题广福岩》,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