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物贵

标题包含
物贵
一从泉法乱,都野咸荒荒。 片楮母偏重,无子相低昂。 奸人窃其权,百物因大翔。 握薪重寻桂,尺鱼贵河鲂。 我闻辇毂下,鞅法牛毛详。 物物揭成价,大字悬康庄。 膴鲍榷公肆,餠师聚官场。 市易祖嘉问,均输肖弘羊。 罻罗四面布,摇手触刑章。 哀哉今之人,逢时何不祥。 谷斛八钱汉,米斗三钱唐。 安得生其时,鼓腹咏太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斯(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旦泉水泛滥成灾,整个野外都变得荒芜凄凉。 一片废纸也不应该受到过度重视,没有子女就会显得卑微低下。 邪恶的人窃取了权力,各种物品价格因此飞涨。 拿着柴火却找不到桂树,一条小鱼也卖出了高价。 我听说在朝廷附近,形形色色的法律繁多复杂。 每一件东西都有明确的价格标签,巨大的字悬挂在显眼的地方。 售卖鲍鱼的商家都要缴税,饼店师傅也会聚集于官场。 城市的交易要参考各种问题,物品的调配也要考虑到平衡供求。 四处布满法网,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 悲哀啊如今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是不幸。 汉代的谷子每斛八钱,唐朝的米每斗三钱。 要是能生在那个年代,就能无忧无虑地生活歌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一从:自从。 2. 泉法:指货币制度。 3. 都野:城市乡村。 4. 咸:全,都。 5. 荒荒:荒凉的样子。 6. 片楮:一张纸。 7. 偏重:特别看重。 8. 无子:没有儿子。 9. 相低昂:互相攀比。 10. 奸人:品行不端的人。 11. 窃:窃取,侵占。 12. 百物:各种物品。 13. 大翔:价格飞涨。 14. 握薪:拿着柴火。 15. 寻桂:寻找桂花。 16. 尺鱼:一尺长的鱼。 17. 河鲂:一种河鱼。 18. 我闻:听说。 19. 辇毂下:皇帝的车辇所在之处,即京城。 20. 鞅法:一种古代的法律制度。 21. 牛毛详:详细到牛毛的程度。 22. 揭:公布。 23. 大字:大字报。 24. 康庄:大路。 25. 膴鲍:品质优良的鲍鱼。 26. 榷公肆:由政府专卖的商品。 27. 饼师:卖饼的商人。 28. 官场:商场。 29. 市易:商品交易。 30. 祖嘉问:指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以善于管理市场著称。 31. 肖弘羊: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大司农,负责全国的农业和税收。 32. 罻罗:捕鱼的网。 33. 触刑章:触犯刑法。 34. 哀哉:表示哀伤或同情。 35. 逢时:遇到好时机。 36. 不祥:不吉利。 37. 谷斛八钱汉:指西汉初年粮食价格低廉。 38. 米斗三钱唐:指唐朝贞观年间粮食价格同样低廉。 39. 安得:如何才能。 40. 生其时:生活在那个时代。 41. 鼓腹:吃饱肚子。 42. 咏太康:赞美太平盛世。
去完善
赏析
《物贵》这首诗,以高斯得的独特视角剖析了物价变动的原因和影响,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诗中将物贵现象归因于权奸窃取、供需失衡,甚至指出政策调控的弊端。诗人用生动的描绘、鲜明的对比,警示人们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把握机遇,追求理想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物贵》是南宋诗人高斯得的一首描绘物贵现象的讽刺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7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百姓日常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关注和批判。 高斯得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曾担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等职。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和腐败,物价飞涨,民生疾苦。高斯得在这个特殊时期关注社会问题,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物贵现象背后的社会矛盾。 此外,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还包括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儒家学说的复兴以及文人阶层的兴起等。这些时代背景为高斯得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众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