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要君

标题包含
要君
圣人戒要君,春秋罪同弑。 推此无上心,将何所不至。 近者凶相归,决烈谁能比。 群愚惑其迹,咸谓难夺志。 老夫非圣人,固知决无是。 或问何以知,答云非奥秘。 岂有患失夫,能为勇退事。 未闻介推归,留母以为质。 府中俱荡析,般移到花卉。 殿前卒二百,辇载填城市。 都人尨其愚,家家失欢喜。 讙言真不返,剥剥竞弹指。 朝士独可怜,一朝失怙恃。 联章乞还相,留莽无少异。 天王虽圣明,勉徇非得已。 御前金字牌,一日数十置。 冠盖何纷纷,排日遣郎吏。 端明奉玺书,侍郎传睿旨。 师王袖亲批,祈恳流涕泗。 相公卧愈坚,那肯东山起。 陛下如迫臣,臣当还故里。 群使骇其言,连名奏天陛。 安知夜半舟,已渡曹娥水。 新亭候徒劳,刘裕已还第。 狄青度昆仑,李愬擒元济。 忍于君父前,用此军中诡。 一劳可永逸,所欲已称遂。 从今政事堂,深根且固蔕。 愿已惬臧孙,专当逾季氏。 上苍孔威神,那知从汝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斯(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尊敬的君王要注意戒律,在《春秋》一书里诛杀之罪如同弑逆。 想到这无私的境界,还有什么不能达到呢? 身边的人走向险恶之路,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又有几个? 众多的愚人不理解其中的真谛,都说他是坚定的意志不可动摇。 我并非圣人,深知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 有人问我是如何知道的,我的回答并非什么高深的道理。 哪有因为担心失去而选择急流勇退的呢? 没有听说过介子推辞官归隐的故事,他带着母亲隐居山林。 王宫中的家产都被他抛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花海。 他留下两百士兵在宫殿前守护,车载满街城市的繁华景象。 都城的人们嘲笑他的愚蠢,家家户户都失去了欢乐。 他们喧闹地声称他不会回来,争相把手指按得噼啪作响。 而那些朝中的士人反而显得可怜,一夜之间失去了依靠。 他们联名请求让他回去做宰相,留下的莽荒没有丝毫改变。 尽管皇帝圣明,但这都是出于不得已的苦衷。 御前传来的金字牌,一天之内就有几十份。 官员们来来往往,每天都派遣官员去传达皇帝的旨意。 端明奉着皇帝的诏书,侍郎传达了皇帝的意愿。 左右丞相亲自书写乞求信,流泪满面地诉说着自己的渴望。 但这位宰相病重不起,怎肯再出山辅佐君王? 假如皇帝逼迫臣子,臣子只能回到故乡去了。 众多的使者对他的话感到震惊,一起联名上奏天子。 他们又怎么知道,宰相已经在夜半时分乘船离开了京城? 新亭候等的挽留只是徒劳,刘裕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宅第。 狄青穿越了昆仑山,李愬活捉了元济。 在君王面前也敢耍弄诡计,他们在军中积累了赫赫战功。 只需要一次努力就能长治久安,他们的愿望已经得到了满足。 从此以后政事堂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国家的根基也会更加牢固。 希望他能像臧孙纥一样快意恩仇,权势甚至超过了季氏。 天意莫测,谁知道它是否站在你这边呢?
去完善
释义
1. 要君:强迫君主服从自己的意愿,这里指的是秦桧的行为。 2. 戒要君:警告别人不要强迫君主服从自己的意愿。 3. 春秋:古代中国的两部经典之一,这里是用来引用书中的道理。 4. 同弑:与弑君相同,都是严重的不道德行为。 5. 决烈:坚定果断的态度。 6. 咸谓:都说,都认为。 7. 老夫:作者自称,表示自己不是圣人,不能预知未来。 8. 奥秘:深奥的秘密。 9. 患得患失:形容过分担忧利益得失。 10. 勇退:勇于放弃权力和地位。 11. 介推:即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贤臣,因与赵衰等反对屠岸贾,失败后隐居山林。 12. 府中:指朝廷。 13. 荡析:破坏,分裂。 14. 般移:搬走。 15. 殿前卒:皇宫前的士兵。 16. 辇载:用车装载。 17. 填城市:充斥整个城市。 18. 欢失喜:失去喜悦。 19. 讙言:喧哗的议论。 20. 剥剥:象声词,形容敲击声。 21. 朝士:朝廷官员。 22. 怙恃:依靠,依赖。 23. 联章:联合其他官员一起。 24. 金字牌:皇帝命令的一种形式,用金色字体书写。 25. 冠盖: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这里代指官员。 26. 排日:按照日期顺序。 27. 郎吏:低级官员。 28. 端明:尚书省的一个部门。 29. 奉玺书:接奉皇帝的诏书。 30. 侍郎:尚书省的副长官。 31. 师王:作者尊称秦桧为“师王”,表示尊敬。 32. 涕泗:鼻涕和眼泪,形容流泪的样子。 33. 愈坚:更加坚定。 34. 那肯:不肯,不愿。 35. 东山起:比喻再度出山担任要职。 36. 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37. 安知:哪里知道。 38. 曹娥水:位于浙江绍兴的一条河流。 39. 新亭候:在新亭等候。 40. 刘裕:南朝宋武帝,曾任东晋宰相,后自立为帝。 41. 狄青:北宋将领,曾率军平定侬智高叛乱。 42. 李愬:唐朝将领,曾在淮西之战中擒获吴元济。 43. 军中诡:军队中的计谋。 44. 一劳永逸:一次努力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45. 称遂:满足,实现。 46. 从今:从现在起。 47. 政事堂:唐朝至宋朝初年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机关。 48. 深根固蔕:比喻加强根基,巩固地位。 49. 愿已惬臧孙:希望臧孙的愿望已经得到满足。 50. 专当逾季氏:想要超过季氏。 51. 上苍:上天。 52. 孔威神:非常威严的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要君》,实际是在批判权臣、佞幸政治的丑恶行径。作者通过对比圣人的高尚品质与现实生活中的权臣形象,凸显出儒家思想中的“以民为本”精神。诗中将当时的高官视为愚昧之人,并讽刺他们为了权势和地位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诗人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当权者与民众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对官僚制度的深刻反思。最后诗人呼唤天威,希望政治清明,国家长治久安。整首诗结构严谨,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要君》是南宋诗人高斯得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不满和愤怒。高斯得生逢南宋末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南宋灭亡,国家陷入混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斯得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希望为国家的振兴尽一份力。然而,他的忠诚和才干并未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反而受到了排挤和打压。这使他对现实政治产生了极大的愤懑,于是创作了这首《要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失望。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古代忠臣的赞美,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政治色彩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