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惊蛰前数日大雪寄孙奇父韩叔夏
腊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
稚春乃祁寒,号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气,碎訇动霆声。
初疑雨翻盆,旋觉霰洒甍。
暂止俄并集,中宵遽开明。
衾裯起棱角,屏幌同户楹。
淅淅纸窗战,铛铛铜漏惊。
鸡寒罢晓唱,鸦冻犹晨鸣。
惊戒臧获起,吹嘘燎炉頳。
开关醉魂醒,倚杖诗思清。
便欲披鹤氅,岂思饮银铛。
空蒙势转盛,飞舞祥争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正峥嵘。
讵应柳皆絮,却讶梅始英。
荆璞羞自献,蓝田遣谁耕。
尘埃争受洗,粪壤叨蒙荣。
幸已陴巘崿,若为投涧坑。
分功雨露泽,绚彩冰霜精。
良足润麦麰,未能浃粱秔。
经旬苦料峭,三日观荧晶。
恍忆游汴洛,都忘在湘衡。
瑶林鄙王衍,冠玉怀陈平。
亦念袁邵公,长安门自撑。
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渐喜云解駮,频瞻日舒晴。
昂然秀松出,倏尔危檐倾。
墙角仅委积,瓦沟那持盈。
朝暾破凝沍,淑气苏鳏茕。
断决冈陇色,斩余白蛇横。
泮流溪谷响,击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狮子狞。
粉图记姿态,不屑供使令。
陡觉时序正,不令寒温争。
冰泥就涸涩,卉木纷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樱。
了无半面粧,强学六出霙。
二老久不觌,千篇谅难评。
羔醪忍独酌,凤茗宜同烹。
或且放笔快,敢言当敌勍。
木桃得琼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腊雪覆盖下的干旱之地,神灵都在感叹美好生命的消失。
初春的阳光还显稚嫩,寒冷依然肆虐,就好像冬天的权威还在控制。
凛冽的寒风如同春雷滚动,震撼人心。突然间,大雪翻盆而下,不久却又变成了霰打在屋顶上。它暂且停歇,接着又汇聚而来,到了深夜,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窗户上的冰花似乎在颤抖,铜壶滴漏的声音异常响亮。寒冷让鸡停止了早晨的歌唱,而乌鸦依旧在天刚亮时就发出哀鸣。
唤醒那些躲在温暖处的奴隶们,用热气腾腾的炉火烘烤他们的脸颊。打开门和窗,让我从醉意中苏醒过来,依靠着手杖找寻诗意的光芒。
披上鹤氅,渴望的是雪地里的独行,不是温热的酒杯。雪花飞舞,仿佛在和祥瑞争抢呈现的机会。月光下的水池泛起了波光粼粼的水汽,山景也变得更为壮丽。
这难道是柳絮纷飞的季节吗?梅花已经盛开在枝头。珍贵如蓝田美玉,无需雕琢自然有光华。在灰尘中我看到了洗礼后的纯净,泥土也感受到了荣耀的滋味。
我已经登上了山巅,如何才能投入深渊呢?我愿意分享这份恩赐,就像冰霜中的花朵,虽然不全面,但是足够坚强。
经历了十多天的严寒,我看到了闪烁的繁星,就像回到了汴洛游历的日子,忘却了自己身在湖南。古人的智慧如此可贵,他们的事迹让人敬仰。
随着天气逐渐转好,松树昂首挺立,屋檐上的冰雪也开始消融。墙角的积雪开始堆积,瓦片上也不再满满当当。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万物苏醒。
溪流在山谷中欢快地流淌,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如同一串串珊瑚。庭院里不再有危险的一幕,花瓶碎了,蚌珠也消失了。记忆的美丽画面无法被替代,它们不应该成为被驱使的对象。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的气息渐渐到来,草木纷纷吐出新芽。柳树开始摇曳生姿,樱花竞相开放。冬日的雪花却无法模仿它们的美丽,即使堆满枝头也无法比拟。
两位老者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让我们举起酒杯,品尝这难得的相聚时光。用茶来调和,谈论诗歌与人生。
或许我应该放下手中的笔,承认我的力量不足以抵挡外界的攻击。但我仍然感激这些美好的时刻,它们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珍贵。
去完善
释义
《人日惊蛰前数日大雪寄孙奇父韩叔夏》
注释:
1. 腊雪不溉旱:“腊”指农历十二月。“溉”指灌溉。这里形容雪没有像雨水那样滋润大地,帮助缓解旱情。
2. 天公念嘉生:“天公”是天神的尊称。“嘉生”指农作物丰收。这句是说天神关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3. 稚春乃祁寒:“稚春”即早春。“祁寒”指严寒的天气。这句是说早春时节天气仍然非常寒冷。
4. 栗烈鼓噫气:“栗烈”是寒冷的意思。“噫气”指寒气。这句是说寒冷的空气如同擂鼓般震荡着。
5. 碎訇动霆声:“碎訇”形容声音巨大。“霆”指雷霆。这句是说雪下的声音如同雷霆震动。
6. 霰洒甍:“霰”指雪粒。“甍”指房檐。这句是说雪粒飘落在房檐上。
7. 铛铛铜漏惊:“铛铛”形容金属撞击的声音。“铜漏”是古代计时工具。这句是说铜漏敲击的声音让人惊醒。
8. 鸡寒罢晓唱:“罢”是停止的意思。这句是说天冷,鸡不再早起报晓。
9. 吹嘘燎炉赪:“吹嘘”是吹气的意思。“燎炉”是取暖用的火炉。“赪”是指红色。这句是说吹火炉使得火苗变红。
10. 纷勾萌:“勾萌”是指春天植物发芽的样子。这句是说各种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11. 了无半面粧:“了无”是完全没有了的意思。“半面粧”是指化妆只化一半的妆容。这句是说雪已经完全融化,不再像半面粧那样残留。
12. 木桃得琼玖:“木桃”是一种果树。“琼玖”是美玉的意思。这句是说木桃树得到了珍贵的果实。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去春来、瑞雪丰年的优美诗篇。诗人胡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通过对大雪景象和自然万物的生动描述,展示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开篇,诗人借腊雪不溉旱表达了大自然对生灵的关爱之情。随后通过“稚春乃祁寒”强调了虽然春天即将到来,但严寒仍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栗烈鼓噫气,碎訇动霆声”,气势磅礴。
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漫天飞舞的大雪和寒冷清晨的景象。无论是“淅沥”“铛铛”的声音,还是“鸡寒罢晓唱,鸦冻犹晨鸣”的动静结合,都让人感受到雪中的严寒和生活的艰辛。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家生活中的暖意,“惊戒臧获起,吹嘘燎炉赪”,显示了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和生活意趣。而面对这难得的美景,诗人也提起了创作的兴致,表达了自己的诗情画意。
随后,诗人展开了对雪中景色的描绘:月池、潮山、柳絮、梅花等,构成了冬日里的美丽画卷。同时诗人又以荆璞、蓝田等作比,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景和对未来的期许。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大雪滋养大地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风雪之后,万物复苏的生机盎然的景象。正如诗中所写,“断决冈陇色,斩余白蛇横。泮流溪谷响,击碎珊瑚琤”,正是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致,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感慨。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与友人共享这美景的期盼。通过对未来的期待和与友人的交流,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人日惊蛰前数日大雪寄孙奇父韩叔夏》,是南宋著名文人胡寅(1105-1164)在公元1161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当时胡寅56岁,曾担任湖南转运副使等官职。在南宋朝廷对金战争中,胡寅向高宗献策,力主抗金并和战两存,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积极谏言。然而由于其政治观点过于激进,遭到保守派的排挤。此后他辞官回乡,潜心学术研究,逐渐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即金大定元年(1161年)。当时正值金国崛起、南宋朝廷不稳定的时期。这段时间,由于金国的侵略,导致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有感于此情景,采用寄友的方式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诗中将大雪描绘得如此壮美,实则是寄托着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