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陵道中晚宿

标题包含
金陵道中晚宿
卸却征衣卧客窗,移床切莫近寒螀。 空阶一雨凄凉甚,不怨梧桐怨夜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脱下戎装,静静地躺在客栈的窗户旁,轻轻移动床铺,别让寒冷的蟋蟀靠近。空旷的台阶下,一场秋雨带来了无尽的凄凉,我不去责怪梧桐叶落,只是埋怨这夜晚为何如此漫长。
去完善
释义
1. 金陵:南京的别称。 2. 道中:指旅途中。 3. 晚宿:指在晚上住宿或过夜。 4. 征衣:远行的人所穿的衣物。 5. 卧客窗:躺在旅客房间的窗户旁。 6. 移床:移动床位。 7. 切莫:表示禁止或劝阻。 8. 近寒螀:靠近寒冷的蝉。 9. 空阶:无人的台阶。 10. 一雨:一场雨。 11. 凄凉:冷清;悲惨。 12. 怨:责怪;怨恨。 13. 夜长:夜晚的时间漫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艰辛的古诗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先,“卸却征衣卧客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疲惫不堪的场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疲惫,同时也暗示了旅行的无奈与无助。接下来的“移床切莫近寒螀”则表现了对恶劣环境的恐惧。这里“寒螀”是一种昆虫,其叫声凄厉,令人毛骨悚然。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寒冷和孤独的恐惧。 紧接着,“空阶一雨凄凉甚”这句更深化了这种孤独与寒冷的气氛。这句诗既是对眼前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对诗人心情的真实写照。最后一句“不怨梧桐怨夜长”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坦诚抒发。这里的“梧桐”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象征物,象征着悲伤、离别和忧愁。而“怨夜长”则表达了诗人对漫漫长夜的无奈和对时间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以及对孤独、寒冷的恐惧和无奈,展现了一个旅人在他乡的惆怅与感慨。诗人以其独特的笔法和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立体的画卷,使我们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哀愁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陵道中晚宿》是清代诗人张绍文的一首描绘旅途中所见所思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朝中期,即公元18世纪左右。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而江南地区更是富饶繁华。 在这段时间里,张绍文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游历大江南北,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旅途中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感受到了民间的质朴风情,同时也见证了社会的繁荣昌盛。 在当时,科举制度仍然是中国知识分子实现抱负的主要途径。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科场,期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光宗耀祖。然而,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人困于科举,一生不得志。张绍文本人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如愿以偿。这使得他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金陵道中晚宿》这首诗中,张绍文以途中所见之景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世事的独特见解。他感叹时光的流转,岁月的蹉跎,同时又珍惜当下,珍视友谊。这种复杂的人生感悟,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哲理,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