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怨效唐才调集体
杨柳和烟翠不分,东风吹雨上离樽。
茝弦调急难藏恨,燕子楼高易断魂。
锦字书成春梦远,玉壶泪满夜灯昏。
马蹄想过长亭路,细与萧郎认去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在雾气中朦朦胧胧地发着翠绿色的光芒,东风带来的雨水滴在离别的酒杯上。弹着琴却难以掩盖心中的哀愁,燕子楼的更高处更易让人黯然销魂。书信写成,春天的梦境却已远离,泪水满盈,夜色中的灯光显得黯淡无光。骑着马走过长亭之路,仔细辨认离去的痕迹,想要寻找那位情郎。
去完善
释义
1. 杨柳和烟翠不分:指春天的柳树在烟雾般的水汽中显得一片翠绿。杨柳在古代诗歌中有离别、思念的象征意义。
2. 东风:指春风。
3. 茝(chǎi)弦:古代一种瑟类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4. 燕子楼:唐代贞元年间尚书张博葬女之墓地,有燕子栖息其中,因此得名。后来人们常以燕子楼指代女子居住的地方。
5. 锦字书:古时用织锦写字,比喻书信。
6. 玉壶:指精美的酒壶,也可以用来象征月亮。
7. 马蹄:指马的脚步声。
8. 长亭路:古代驿站附近的路,也是送别的地点。
9. 萧郎:古人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女子的恋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春闺怨效唐才调集体》表达了女子在春天里的相思之情。开篇以“杨柳和烟翠不分,东风吹雨上离樽”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接下来,“茝弦调急难藏恨,燕子楼高易断魂”表现了女子的哀愁与孤独,她弹起琴来却无法掩盖心中的怨恨,独居高楼更易陷入悲伤。
“锦字书成春梦远,玉壶泪满夜灯昏”进一步展现了女子思念远方的情人,无法入眠的情景。最后两句“马蹄想过长亭路,细与萧郎认去痕”暗示了女子期待着情人的归来,期盼着与他重逢的那一刻。整首诗情感真挚,词句优美,体现了作者对古代诗词的独特理解和演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闺怨效唐才调集体》是清代诗人张绍文在雍正年间所创作的一首描绘春闺女子忧愁情态的诗歌。这一时期,清朝正处于稳定的发展阶段,然而对民间文化思想的限制依旧严格。这首诗可以视为在以唐诗为基础的表达形式下,巧妙地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
雍正时期,正值文字狱兴盛之时。面对这种情形,张绍文选择通过诗人的独特视角,表现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压抑和无奈。在诗意中,他以女性作为情感的载体,展现了深深期盼郎君归来、却无奈与孤独相守的意境。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歌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