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淮阳还里中抵舍一夕即为通川之行

标题包含
自淮阳还里中抵舍一夕即为通川之行
喜得归来席未安,又携书剑上江干。 莫陪亲戚话情愫,空指溪山说肺肝。 客路几程来杳杳,天涯一棹去漫漫。 故乡又被江云隔,写得诗成欲寄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兴地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坐下,又要带着书和剑前往江边了。 不要陪着亲戚朋友谈论情感,白白地看着山涧和水流表达内心的真诚。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一个人在天涯的小船上渐行渐远。 故乡已经被江边的云彩隔离开来,即使写成了诗也无法寄送出去。
去完善
释义
1. 淮阳:古代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省东部;这里指诗人家乡一带。 2. 里中:乡里,家乡。 3. 抵舍:回到家中。 4. 通川:四川省达县旧名,位于嘉陵江与渠江汇合处;这里指四川地区。 5. 席未安:意指没有好好享受回乡的宴席。 6. 书剑:书籍和宝剑,这里指旅人随身携带之物。 7. 江干:江边,这里指旅途中经过的江边地点。 8. 情愫:情感,这里指与亲戚间的亲情。 9. 溪山:溪流与山峦,这里指沿途所见的美景。 10. 肺肝:内心,真诚;这里指诗人对故乡的真切情感。 11. 客路:旅途,这里指从家乡到四川的行程。 12. 杳杳:形容道路深远,看不清楚。 13. 天涯:天边,这里指远方的四川。 14. 一棹:一条小船;这里指诗人乘坐的小船。 15. 漫漫:漫长,遥远。 16. 江云:江水上的雾气;这里指诗人与故乡之间的长江。 17. 诗成:完成诗篇。 18. 寄难:难以寄送;这里指诗人因离家远而无法将诗作寄给亲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自淮阳还里中抵舍一夕即为通川之行》展示了诗人张绍文在离家出行与回归之间的情感转变。诗的开头透露出诗人在归途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与家人团聚;但紧接着的“又携书剑上江干”则暗示了诗人又一次离家启程的现实。这种情感的起伏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矛盾。 颔联“莫陪亲戚话情愫,空指溪山说肺肝”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心情。诗人无法陪伴亲人倾诉内心的情感,只能遥指山水表达自己的心声。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颈联“客路几程来杳杳,天涯一棹去漫漫”是对诗人旅途中所见所感的描绘。旅程漫长且孤寂,但“天涯一棹”又透露出一种乐观的心态,展现出诗人坚韧的精神风貌。 尾联“故乡又被江云隔,写得诗成欲寄难”是诗人对故乡遥远、难以靠近的感慨。这里的“写得诗成欲寄难”意味着诗人的思念之情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出来,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旅程的描述和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矛盾的深刻体验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淮阳还里中抵舍一夕即为通川之行》是清代诗人张绍文的一首描绘人生遭遇和感慨世事变迁的诗篇。这首诗大约作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此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时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张绍文作为一名怀有济世抱负的文人,在历经宦海沉浮之后,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奈。 在清道光年间,张绍文曾因科举失利而游历各地,期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这些朋友多因时局所迫,纷纷离他而去。这首诗正是他在回到家乡后,感慨时光荏苒、人事已非的心情写照。诗中通过对“草色池塘”、“莺花巷陌”等美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通过对“通川之行”的描述,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继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