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其一
电挟雷声迅,风将雨脚多。
须臾寂无有,造化果如何。
饥鼠撼帏竹,哀蛩语径莎。
披衣起中夜,有感寄长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闪电如雷迅速划过天际,狂风裹挟着雨水席卷而来。
不久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大自然变幻莫测的神奇果然令人惊叹。
饥饿的老鼠在帷幔和竹子间钻来钻去,悲伤的蟋蟀在路径和草丛里低声诉说。
深夜时分,我起身披上衣服,心中涌动着情感,写下了这首长诗。
去完善
释义
电挟雷声迅:比喻突如其来的事件,闪电和雷声快速而强烈。
风将雨脚多:形容风雨交加的场景,脚步喻指风雨的势头。
须臾寂无有:形容一瞬间就变得寂静无声。
造化果如何:质疑自然变化的规律与结果。
饥鼠撼帏竹:形容老鼠在帷帐旁寻找食物,不时摇动竹子。
哀蛩语径莎:蟋蟀在路边的草丛里哀鸣。
披衣起中夜:在中夜起身,形容对某件事物无法释怀。
有感寄长歌:表示心有感慨,写下长诗来抒发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即事 其一》描绘了作者在雷电风雨后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电挟雷声和雨脚之风开篇,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威力。紧接着的“须臾寂无有”暗示了风雨的短暂和无常,让人们思考造化的神奇。诗的后半部分转向描写夜晚的自然景象:饥饿的老鼠摇动着窗帘,悲鸣的蟋蟀在道路上低语。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孤独、静穆的氛围,使人心生感慨。最后,诗人披衣而起,有感而发地写下这首诗篇。整体来看,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度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 其一》是清代诗人张绍文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时正值清朝盛世,清世宗康熙在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张绍文生活在这一时期,早年曾应举不第,遂放弃功名,回到家乡,以读书、教书为生。他为人正直,有才学,但命运多舛,一生未得重用。这首《即事 其一》便是他在这种境遇下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张绍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日落”、“雨过”等意象,展现了世事沧桑,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坎坷经历。然而,尽管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总会有美好的时光等待着自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