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猫儿篇
霹雳引,丰隆鸣,猛兽噫气蛇吼声。
鹦鹉鸟,同资造化兮殊粹精。
鹔鹴毛,翡翠翼。
鹓雏延颈,鹍鸡弄色。
鹦鹉鸟,同禀阴阳兮异埏埴。
彼何为兮,隐隐振振。
此何为兮,绿衣翠襟。
彼何为兮,窘窘蠢蠢。
此何为兮,好貌好音。
彷彷兮徉徉,似妖姬躧步兮动罗裳。
趋趋兮跄跄,若处子回眸兮登玉堂。
爰有兽也,安其忍,觜其脇,距其胸,与之放旷浪浪兮,从从容容。
钩爪锯牙也,宵行昼伏无以当,遇之兮忘味。
抟击腾掷也,朝飞暮噪无以拒,逢之兮屏气。
由是言之,贪残薄则智慧作,贪残临之兮不复攫。
由是言之,智慧周则贪残囚,智慧犯之兮不复忧。
菲形陋质虽贱微,皇王顾遇长光辉。
离宫别馆临朝市,妙舞繁弦杂宫征。
嘉喜堂前景福内,合欢殿上明光里。
云母屏风文彩合,流苏斗帐香烟起。
承恩宴盼接宴喜,高视七头金骆驼。
平怀五尺铜狮子,国有君兮国有臣。
君为主兮臣为宾,朝有贤兮朝有德。
贤为君兮德为饰,千年万岁兮心转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霹雳引,雷霆响,巨兽呼吸如蛇嘶。
鹦鹉鸟,共享天地却各自精粹。
鹔鹴毛,翡翠翼,五彩斑斓,绚丽无比。
鹓雏伸颈,鹍鸡变幻颜色,精彩绝伦。
鹦鹉鸟,共同沐浴阳光雨露却形质相异。
它们在做什么呢?悠悠扬扬。
这些又在做什么呢?碧绿的外衣翠绿的羽毛。
它们在做什么呢?忙碌而专注。
这些又在做什么呢?美好的面貌动人的声音。
仿若妖姬轻移莲步,飘渺婆娑。
好似纯洁少女回首莞尔,飘飘欲仙。
这种禽兽,岂能忍受,在它的肋下穿来穿去,距离它的胸部,和它一样自由自在、怡然自得。
锋利的爪子和锐利的牙齿,晚上出行白天藏身无法抵挡,遇见它就会忘记其他滋味。
猛烈的攻击和腾跃,早上飞行晚上啼鸣无法抗拒,遇见它就会屏住呼吸。
由此说来,贪婪残暴的欲望会催生智慧,一旦面对贪欲残暴就不会再有所攫取。
由此说来,智慧无所不及会让贪欲残暴被囚禁,一旦被智慧所侵犯就不会再有所忧虑。
虽然外形丑陋、品质低劣,但依然受到皇帝的眷顾与重视。
宫殿别馆临近城市,美妙的舞蹈和华美的音乐交织。
快乐堂前,幸福室内,明亮的灯光映照出欢乐的氛围。
云母屏风上的图案绚烂多彩,悬挂的斗帐飘着袅袅青烟。
承蒙圣恩,心中喜悦,抬头看见七头金色的骆驼。
平和的心态如同五尺高的铜狮子,国家有君主,国家有臣民。
君主为主人,臣民为宾客,朝廷有贤良,朝廷有德行。
贤良成为君主,德行作为装饰,千年万年,心中仍然记得。
去完善
释义
1. "霹雳引":指雷神敲响的鼓声,霹雳指响雷,引指击打。
2. "丰隆鸣":形容地神敲击的钟声,丰隆指地神。
3. "猛兽噫气":指猛兽出气的声音。噫气指呼气或出声。
4. "蛇吼声":指蛇发出嘶吼的声音。
5. "同资造化":指鹦鹉和人都由天地间相同的东西构成。资造化指天地间的构成物质。
6. "殊粹精":形容鹦鹉与人在品质上的不同。殊表示特别,粹精指纯净精致。
7. "鹔鹴毛":指鹔鹴鸟的羽毛,喻指鹦鹉羽毛的美丽。
8. "翡翠翼":指翡翠鸟的翅膀,喻指鹦鹉翅膀的绚丽。
9. "鹓雏":凤凰的别名。
10. "延颈":指鸟展翅伸颈。
11. "鹍鸡弄色":指鹍鸡在羽毛颜色上的变化。
12. "同禀阴阳":指鹦鹉和人一样受到阴阳的影响。禀表示接受。
13. "异埏埴":指人和鹦鹉在塑造过程中的差异。埏埴指制陶的过程,这里比喻人的成长过程。
14. "彼何为兮":指他们为什么那样。
15. "隐隐振振":形容鸟叫的声音。
16. "此何为兮":指鹦鹉为什么这样。
17. "绿衣翠襟":指鹦鹉羽毛的颜色。
18. "彼何为兮":指他们为什么那样。
19. "窘窘蠢蠢":形容动物动作的样子。
20. "好貌好音":指鹦鹉的长相和叫声都好听。
21. "彷彷兮徉徉":形容鹦鹉行走的姿态。
22. "似妖姬躧步":像妖艳女子走路一样。
23. "动罗裳":使衣服摇曳生姿。
24. "趋趋兮跄跄":形容鹦鹉走路的样子。
25. "若处子回眸":如同处女回头看人一样。
26. "登玉堂":进入富贵人家的房子。
27. "安其忍":表示安心于自己的处境。
28. "觜其脇,距其胸":形容禽兽保护自己的样子。觜指鸟喙,脇指肋骨,距指鸡爪。
29. "放旷浪浪":指自由自在地生活。
30. "从从容容":指生活得安稳舒适。
31. "钩爪锯牙":形容野兽的锋利爪牙。
32. "宵行昼伏":指夜晚活动白天躲藏的行为。
33. "无以当":无法抵挡。
34. "抟击腾掷":指鹦鹉的活动方式。
35. "朝飞暮噪":指鹦鹉早晨飞翔傍晚鸣叫的习惯。
36. "无以拒":无法抵抗。
37. "贪残薄则智慧作":指贪婪残暴的人容易产生智慧。
38. "贪残临之兮不复攫":指贪婪残暴的人在智者面前不敢再放肆。
39. "智慧周则贪残囚":指智慧周全的人能让贪婪残暴的人无法肆虐。
40. "智慧犯之兮不复忧":指智慧能使人不再担忧贪婪残暴的事情。
41. "菲形陋质":指鹦鹉的外形和本质并不优秀。
42. "皇王顾遇":指皇帝对鹦鹉的照顾和宠爱。
43. "长光辉":指鹦鹉因受宠而显得尊贵。
44. "离宫别馆":指皇帝的行宫。
45. "朝市":指市场。
46. "妙舞繁弦":指精彩的舞蹈和丰富的音乐。
47. "杂宫征":指音乐中穿插着宫廷的声音。
48. "嘉喜堂":指喜庆的地方。
49. "前景福":指前景吉祥。
50. "合欢殿":指欢聚的宫殿。
51. "明光里":指明亮的光线中。
52. "云母屏风":指用云母装饰的屏风。
53. "文彩合":指屏风上的图案和文字都很精美。
54. "流苏斗帐":指挂满流苏的床帐。
55. "香烟起":指床上烟气缭绕。
56. "承恩宴盼":指受到皇帝恩宠的期待。
57. "接宴喜":指参加宴席的喜悦。
58. "高视七头金骆驼":指在高台上观赏七匹金色的骆驼。
59. "平怀五尺铜狮子":指在平地上观赏五只铜制的狮子。
60. "国有君兮国有臣":指一个国家有君主也有臣子。
61. "君为主兮臣为宾":指君主是主体,臣子是宾客。
62. "朝有贤兮朝有德":指朝廷上有贤能之人也有有德行的人。
63. "贤为君兮德为饰":指贤能成为君主,德行成为君主的装饰。
64. "千年万岁兮心转忆":指无论过去多久,人们都会铭记这些事。
去完善
赏析
《鹦鹉猫儿篇》这首诗的主题看似不相关,实则是以鹦鹉、猫儿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借喻人与社会的关系。诗中通过对比和描绘二者之间的互动,突显出智慧和仁爱的力量。诗人对于这两者都给予了公正的评价,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伦理的独到见解。他告诉读者:虽然外貌和能力各不同,但只要我们尊重彼此,追求智慧,便能和谐共处。
首先,诗人以大自然中的“霹雳引,丰隆鸣,猛兽噫气蛇吼声”开篇,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紧接着,引出鹦鹉与猫儿两个角色。它们同样是大自然的产物,但由于“殊粹精”的原因,使得两者各具特色。其中,鹦鹉的形象富有色彩,以“鹔鹴毛,翡翠翼”展现其华丽的羽毛;而猫儿则以“鹓雏延颈,鹍鸡弄色”的姿态呈现。尽管它们的外貌和特性迥异,却各自适应了环境。
随后,诗人进一步挖掘这两个形象的象征意义。鹦鹉代表美丽的外表和悦耳的声音,而猫儿则是以其矫健的身手和敏锐的视觉著称。在诗人眼中,二者并不是简单地对立或冲突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朋友。因为各有优劣,故能和平相处,即所谓“彼何为兮,隐隐振振。此何为兮,绿衣翠襟。”与此同时,诗人又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鹦鹉的雍容华贵,猫儿的矫健敏捷。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猫儿与鹦鹉的互动场景,暗示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读者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和谐氛围。接着,通过描述猫儿勇敢面对敌人的形象,强调了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最后,诗人总结道:只有具有智慧,才能克服恐惧和贪婪,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在这里,诗人对两者的形象进行了提升,赋予其深刻的内涵,显示出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理想。
综上,这首《鹦鹉猫儿篇》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寓言。它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外表如何,只要我们尊重彼此、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智慧,便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鹦鹉猫儿篇》是唐朝诗人阎朝隐的一首寓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650年-705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浮沉。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阎朝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
阎朝隐一生辗转于官场,历任多种职务。他曾担任过宫廷的文学侍从,负责为皇帝起草文书、编写诗歌。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多次被贬谪。这样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的阴暗面有着深刻的体会,也对人生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这首《鹦鹉猫儿篇》正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以鹦鹉和猫儿的对话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