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句芒人面乘两龙,道是春神衞九重。
彩胜年年逢七日,酴醿岁岁满千钟。
宫梅间雪祥光遍,城柳含烟淑气浓。
醉倒君前情未尽,愿因歌舞自为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句芒人的脸乘坐着两条龙,人们称他为春神守护着九重天。
每年在七彩繁华的庆典上都能见到他,他不仅带来了满天的酒香,还以淑气和祥光充满整个城市。
我醉倒在您面前,却仍觉得情感未了,只愿借由歌舞来让我自己留下美好的模样。
去完善
释义
1. 句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他具有人的面孔和龙的身体,常常被描绘成骑着两条龙的神仙形象。在诗中,句芒代表春天和万物复苏。
2. 人面:人的脸面,这里是指句芒具有人的特征,即他的面部特征。
3. 乘两龙:乘坐两条龙的意思,表示句芒的形象是骑在两龙之上。
4. 春神:春天之神,这里是用来指代句芒的。
5. 衞九重:保护皇宫的重门,这里用以表现句芒的职责所在。
6. 彩胜:指的是彩色绸带或布条,通常在节日庆典时悬挂以增加喜庆气氛。
7. 逢七日:这里的“七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这天人们有挂彩灯的习俗。
8. 酴醿:一种花名,又称茶醾、山莓,这里用来形容花满枝头的美景。
9. 千钟:比喻极多的意思,这里是用来形容酴醿花开之盛。
10. 宫梅:指的是宫廷中的梅花,这里用来借喻春天已经来临。
11. 间雪:指梅花间杂着雪花盛开的现象。
12. 祥光:吉祥的光辉,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13. 城柳:指的是城市周边的柳树,这里用来借喻春天的气息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14. 含烟:指柳树在雾气缭绕中展现出朦胧的美感。
15. 淑气:温和的气韵,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非常宜人。
16. 醉倒君前:是指在君王面前喝酒至醉的状态。
17. 情未尽:表示陶醉于美好的景致和氛围之中,心情还未完全平复。
18. 歌舞自为容:意指希望借助歌舞来展现自己的风采。
去完善
赏析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阎朝隐通过对句芒、彩胜、酴醾、宫梅、城柳等事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致。同时,通过描述君王沉醉于歌舞之中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家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的开篇“句芒人面乘两龙”,句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以句芒的形象作为开头,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接下来的诗句“道是春神衞九重”,进一步强调了春神的威严,以及它对皇宫的保护。
接着,诗人写到“彩胜年年逢七日”,彩胜是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人们在清明节这天插在头上的一种装饰品。这句诗意味着每年春天都会有这样喜庆的日子。而“酴醿岁岁满千钟”,则是对酴醿酒的美好期望,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热情。
在描绘完春天的美好景致后,诗人又写道:“宫梅间雪祥光遍,城柳含烟淑气浓。”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皇宫里的梅花盛开和城边的柳树抽芽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最后,诗人以“醉倒君前情未尽,愿因歌舞自为容”结束全诗,表达了在君王面前陶醉于歌舞的喜悦之情。这首诗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皇家的颂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代诗人阎朝隐于唐中宗神龙年间创作的应制诗。这首诗歌颂了皇帝在春日里巡视望春宫的盛事,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祝愿。
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继位,是为神龙元年。此时正值唐朝国力日渐强大之际,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在这期间,阎朝隐担任朝廷官员,由于他的文采出众,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阎朝隐生活在这样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他的生活经历也相对较为顺利。然而,在他的心中,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对皇帝的忠诚。这首应制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体现。通过描绘皇帝春日巡游的场景,赞美了皇家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