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曲水侍宴应制
三月重三日,千春续万春。圣泽如东海,天文似北辰。
荷叶珠盘净,莲花宝盖新。陛下制万国,臣作水心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月重新起头的日子,岁月绵延如同无尽的春天。皇上的恩德如同大海一般辽阔,而那天文也恰似北极星一样永恒。
荷叶像珠子般干净纯洁,莲花则犹如新的宝盖。陛下治理着所有的国家,而我只是一个微小的人物,位于水域中心。
去完善
释义
1. 三月重三日:农历三月初三。
2. 千春续万春:指皇帝的寿命如同春天的延续,万寿无疆。
3. 圣泽:皇帝恩泽。
4. 东海:此指中原地区,这里用来赞美皇帝的恩泽广大无边。
5. 天文:星象,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光辉照耀四方。
6. 北辰:北极星,此处比喻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
7. 荷叶珠盘净:形容宴会现场布置得干净美丽,如同荷叶上的露珠般纯净。
8. 莲花宝盖新:指莲花的装饰华丽新鲜,象征吉祥。
9. 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10. 制:统治。
11. 万国:指全国各地。
12. 水心人:指在水边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表明自己身在朝廷之中,感受到皇帝的恩泽。
去完善
赏析
《三日曲水侍宴应制》是一首描绘皇帝举办的宴会场景的应制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颂扬和对国家盛世的自豪。诗人以"三月重三日"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接下来通过比喻手法赞美皇帝的仁政如同东海之水一样广博,皇权的光芒像北极星一样永恒。接着描述了宴会的盛况,荷叶、莲花象征着清廉与高雅,珠盘和宝盖则凸显出宴会的高贵氛围。最后,诗人用“水心人”自喻,表达了自己作为朝廷官员的忠诚与担当。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高远,充分展现了唐代宫廷诗的特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日曲水侍宴应制》是唐代诗人阎朝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公元712-756年)。这一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阎朝隐正值中年,他在朝廷任职,担任著作郎一职。他为人刚直不阿,才华横溢,深受皇帝赏识。然而,他的仕途并不平坦,曾多次遭受贬谪。这可能与他性格耿直、不畏权贵的品质有关。
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这些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