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
九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
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九位仙人相伴左右,端坐在半空之中。他们创作出灿烂的文章,如同日月照耀人间;他们的精神风采,犹如五颗星星紧密相连。他们身穿朝服,恭敬地朝着皇宫走去;他们欣赏着动人的音乐,等待着皇帝的恩赐。我愿意用茱萸和菊花酿造的美酒,与他们共度这美好的时光,共同期待千年的相伴。
去完善
释义
1. 九九:指重阳节。
2. 侍:陪伴,随从。
3. 高高:高高在上。
4. 二曜:太阳和月亮。
5. 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6. 簪绂: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借指官职。
7. 皇极:皇帝的宫殿。
8. 茱菊酒:即菊花酒,古人认为可以延年益寿。
去完善
赏析
阎朝隐的这首《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通过描绘九日在临渭亭登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对皇帝的忠诚。
首联“九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以九九重阳节的意象开篇,将登高的活动与神仙生活相联系,寓意着皇帝犹如九天之上的神仙,高高在上,令人敬仰。
颔联“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描述了太阳和星辰的光辉照耀着大地,象征着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般光辉耀眼,也暗示着朝廷的繁荣昌盛。
颈联“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表现了诗人亲自参加皇帝的宴会,表达对皇帝的忠诚。“簪绂”是古代官员的标志,这里用来比喻朝廷官员;“笙歌”则代表宴会的热闹气氛。
尾联“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是诗人的祝愿之词。他希望通过饮茱萸、菊花泡制的酒,与皇帝共同度过漫长的岁月,表达出对皇帝的忠诚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登高的描绘,展现了皇帝的威严、朝廷的繁荣以及诗人的忠诚,体现了封建社会文人忠君的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是唐代诗人阎朝隐的作品。阎朝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音乐、绘画等技艺。他的诗才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因此在唐朝时期声名显赫。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47年,当时正值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的唐朝,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个时代。
在这一年里,阎朝隐的人生际遇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因一首即兴创作的诗歌受到了唐玄宗的称赞,从而得以进入皇宫任职。这次经历让阎朝隐对自己的才能有了更大的信心,也为他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热衷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交流。皇帝常常召集文人士大夫举行宴会,让他们展示才艺,相互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阎朝隐与其他文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共同爱好使他们成为了一生的知己。
这首诗是阎朝隐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为庆祝重阳节而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皇帝的忠诚。这首诗歌体现了唐朝文人热爱自然、追求和谐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