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七首 其二
有一物,明历历。
佛祖觑不破,大地无人识。
常在舌头尖,尽力吐不出。
吐得出,也是胡餠里呷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有一物":描述的是一个无法言说的事物。
2. "明历历":指清楚明白的状态。
3. "佛祖觑不破":佛祖也无法看穿或理解这个事物。
4. "大地无人识":全世界的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个东西。
5. "常在舌头尖":这个东西总是在人们的舌头上。
6. "尽力吐不出":即使人们努力尝试也无法表达出来。
7. "吐得出":如果能说出来。
8. "也是胡饼里呷汁":比喻说出的话没有实际意义,如同在胡饼中吮吸汁水一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原妙所写的一首禅诗,用以表现禅宗悟道的境界。诗歌首先指出有个“一物”非常清晰明白,但连佛祖都窥不破,世间也没人能辨识。这一物究竟是什么呢?诗人用“常在舌头尖”暗示它与语言息息相关,但又“尽力吐不出”,这表达了言语无法完全传达出这一物的意思。即使能勉强说出来,也如同在烧饼中喝水一样无济于事,因为其中的韵味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首诗强调了禅宗顿悟的重要性,即真正的领悟只能来自于内心的体验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六十七首·其二》是宋朝著名禅宗僧人释原妙所作的禅诗。释原妙(1089年—1151年),俗名李孝祥,是临济宗杨岐派第十二代传人,历任天童寺、灵隐寺等诸山大善知事,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僧。
释原妙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于宋朝南渡之后,这一时期的北宋被金朝攻陷,朝廷仓皇南迁至临安建立南宋政权,历史称之为“靖康之难”。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众生活疾苦,国家政治腐朽,民族矛盾尖锐。
释原妙作为一代高僧,他深感到时代的剧变和人民的生活困苦。然而,作为一名禅宗诗人,他在生活中积极弘扬禅宗思想,劝诫众生以佛法智慧超脱世俗烦恼,通过禅定修行获得心灵的解脱。在《偈颂六十七首·其二》这首诗中,他以极简的文字传达出佛教禅宗悟道的智慧和境界,体现了禅宗倡导的内心省悟和个体自性的哲学观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