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庙
泰伯何为者,不以身为身。逊避天下位,奔走句吴滨。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吁此廉让国,合生廉让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泰伯是谁呢?他并不看重自己的身份地位。他避开了天下的权位,来到了句吴之滨。他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影响着后世,留下了祭祀的方式来传承这种精神。在这个崇尚廉洁和礼让的国家,所有人都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泰伯: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的长子。
2. 为者:存在的人。这里指泰伯。
3. 以身为身:将自身看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里的“以身为身”可以理解为重视个人的名誉地位。
4. 逊避:退让,避让。这里指泰伯谦让王位。
5. 天下位:天下的王位。
6. 句吴滨:指苏州地区,句吴是泰伯建立的国家。滨,指靠近水的地方,这里是形容词词尾。
7. 隐德:隐蔽的德行,不显露的德行。这里指泰伯的美德。
8. 昭来世:使后世明白。昭,让……明白;来,未来,后世。
9. 遗祀:遗留的祭祀,这里指对泰伯的祭祀。
10. 斯民:这个民族,这里指华夏民族。
11. 廉让国:廉洁礼让的国家。这里指国家治理得很好。
12. 合生廉让人:意思是,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养育出廉洁礼让的人民。
去完善
赏析
《泰伯庙》是北宋诗人蒋堂的一首赞颂泰伯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泰伯一生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泰伯的敬仰之情和对其品质的赞美。
首联“泰伯何为者,不以身为身”,诗人以问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泰伯的形象,表达了泰伯超凡脱俗、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泰伯,即古公亶父的长子,他为了成全父亲的愿望,主动放弃了王位继承权,远离家乡,来到江南建立句吴国,成为了吴国的始祖。
颔联“逊避天下位,奔走句吴滨”,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泰伯的品质。他放弃天下的地位,毅然决然地来到江南,表现了泰伯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这种品质使得他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怀念。
颈联“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诗人进一步强调泰伯的高尚品质。泰伯虽然没有实际统治国家,但他的德行却为后世所景仰,他的遗志也得到了民众的传承和发扬。这句诗充分展示了泰伯的深远影响和不朽功绩。
尾联“吁此廉让国,合生廉让人”,诗人感叹这个国家充满了廉让精神,正是由于泰伯的影响,使得这个国家的民众都具备了廉洁奉公、礼让谦恭的品质。这句诗既是对泰伯的赞美,也是对国家的期许,希望人们都能学习泰伯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泰伯庙》这首诗是由北宋文人蒋堂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127年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重新恢复了统一。然而,这个时期的文化界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儒家学说的复兴也为文人士大夫们提供了思想的指引。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蒋堂作为一位儒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庙中祭拜泰伯时,有感于泰伯的高尚品质和他对吴文化的贡献,于是写下了这首《泰伯庙》。诗中,蒋堂通过对泰伯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所信仰的儒家学说的坚定支持,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