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
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杈。
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庭院前的栀子树,四周有许多分叉。
尚未结出金黄的果实,却已绽放出洁白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蒋堂,字元晦,宋代人,本诗描绘了栀子花的美丽与特色。下面是对这首古诗中部分词语的注解:
1. 栀子:栀子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期5-7月,白色花朵香味浓郁。果实椭圆形,黄色,可提炼出黄色染料,也可供药用。
2. 桠杈:树枝交错的地方。这里用来描述栀子树的形状。
3. 黄金子:指栀子的果实,因其成熟时为金黄色,故称“黄金子”。
4. 白玉花:形容栀子花的洁白如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栀子花的五言诗。诗人以庭院中的栀子树为主题,从形态、色彩和品质等方面入手,表达出对栀子花的赞美之情。
“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杈”描述了栀子树的形状和生长环境。首先,栀子树种植在庭院中,表明它适合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其次,栀子树的四旁都有桠杈,表明它的树冠开阔,枝繁叶茂。
“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则形象地描绘了栀子花的颜色和开花特性。栀子花开花时,花瓣洁白如雪,花香四溢,给人以美好的视觉和嗅觉享受。而栀子果成熟时呈现金黄色,与盛开的栀子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诗人以“黄金子”和“白玉花”为喻,突出了栀子花的独特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栀子花》是北宋时期文人蒋堂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之一。
在创作《栀子花》时,蒋堂作为一位才子,正面临着科举考试的压力。他希望通过科举取得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科举之路并不顺利,这使得他时常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世事的无常。这种情感在他所创作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北宋时期,花卉文化十分盛行,许多文人都喜欢通过对花卉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栀子花作为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花卉,因其洁白无瑕的花瓣和坚韧的品质,成为了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因此,蒋堂选择栀子花作为诗的主体,通过描绘栀子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