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陈虞卿

标题包含
赠陈虞卿
宠秩拜春坊,归休识虑长。 扫门卑魏勃,设醴谢元王。 一水莼鲈国,群山橘柚乡。 喜君添老杜,烟驾尚徜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宠爱等级高居庙堂之上,退休后思绪繁复感慨良多。 持帚扫地如卑微的魏勃,备好甜酒招待远方的友人。 在这江畔风光如画的地方,群山环绕橘子柚子飘香。 欣喜的是你又增添了老杜的智慧,闲暇时驾车飘然游走如烟。
去完善
释义
1. 宠秩:指受到皇帝厚爱的官职。 2. 春坊:古代皇宫中太子居住的宫室。这里泛指宫廷机构。 3. 归休:辞官退休。 4. 识虑:见识和考虑。 5. 扫门:用扫帚扫地,表示谦卑的态度。这里引申为尊敬、敬仰之意。 6. 卑魏勃:比喻尊重长者、贤者。魏勃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贤者,曾以谦卑的态度向孟子请教问题。 7. 设醴:摆上美酒。这里表示款待的意思。 8. 元王:这里指楚元王刘交,西汉诸侯王之一,以礼贤下士著称。 9. 一水:指一条江或河。 10. 莼鲈国:借指江南地区。 11. 群山:指众多山脉。 12. 橘柚乡:指产橘柚的地方。 13. 喜君:高兴地见到您。 14. 老杜:杜甫的别称。 15. 烟驾:烟雾中的车驾。这里指云游四方的人。 16. 徜徉:悠闲自得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赠陈虞卿》是宋代诗人蒋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赞美了陈虞卿辞官回乡的高尚品质,以及他隐居生活的悠闲与自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陈虞卿回到家乡后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陈虞卿的敬仰之情。 首联“宠秩拜春坊,归休识虑长”,写陈虞卿在官场中身居高官,最后却选择辞官回乡,体现出他的远见和明智。这里的“春坊”指的是朝廷中的官署,暗示陈虞卿曾经身处高位,但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急流勇退,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颔联“扫门卑魏勃,设醴谢元王”,通过两个典故表达了对陈虞卿的赞美。第一个典故“扫门卑魏勃”出自《史记·冯唐列传》,原意是指魏勃为求见齐相田婴,主动打扫门前卫生以示敬意。这里借指陈虞卿虽然地位显赫,却能以谦卑的态度待人接物。第二个典故“设醴谢元王”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意是元王宴请鲁国大夫季孙行父,以示敬意。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赞美陈虞卿以礼相待他人,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 颈联“一水莼鲈国,群山橘柚乡”,描述了陈虞卿家乡的美丽风光。这里的“莼鲈国”和“橘柚乡”分别代指江南水乡和巴山蜀水,表达了陈虞卿在家乡的宁静生活。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陈虞卿家乡的宜人景色,也反映出他在这个环境中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尾联“喜君添老杜,烟驾尚徜徉”,是诗人对陈虞卿的赞美之词。这里的“老杜”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诗人将陈虞卿比作杜甫,赞扬了他的才情和品德。“烟驾尚徜徉”则形象地描绘了陈虞卿在家乡自由驰骋的场景,表达出他对陈虞卿逍遥自在的向往之情。 总之,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陈虞卿辞官回乡、谦逊待人、家乡风光以及才情品性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陈虞卿的敬仰之情。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陈虞卿》是北宋诗人蒋堂于景德三年(1006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北宋王朝刚刚建立不久,正处于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的初期阶段。 诗人蒋堂在宋真宗时期担任监察御史,任职期间勤勉正直,恪尽职守,表现出很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然而,由于官场险恶,他在政治上受到了一些挫折,因此对朝廷的腐败现象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以陈虞卿为榜样,表达了对清廉官吏的敬仰之情和对腐朽官员的愤懑之情。 诗歌中提到“山色连州郭”,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此外,诗中还提到了“雁群分路程”,暗示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前景的不确定感和迷茫心态。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创作背景复杂,既展示了诗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