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梅挚北池十咏 其七

标题包含
和梅挚北池十咏 其七
池上有时钓,闲忘侍从身。 波平方浸月,吏退閴无人。 藻映鲂鱼尾,风摇独茧纶。 一亭容膝地,雅饰免荒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边有时可以垂钓,忘记了身边的随从。 水面平静映出月亮倒影,官员离开后显得空无一人。 水藻映出鱼儿的尾巴,微风中飘荡着钓鱼线。 一座亭子提供了容身之地,装饰典雅避免荒芜。
去完善
释义
1. 和:即和诗,指诗人以和诗的方式回应另一首诗或主题。 2. 梅挚:宋朝的一位官员。 3. 北池: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指的是在北方的某个水池。 4. 十咏:这里指的是对某一事物或场景的十个描述或者描绘。 5. 蒋堂:宋朝的一位官员,与梅挚同朝为官,创作了这首诗作为对梅挚“北池十咏”的回应。 6. 池上:指在水池边。 7. 有时钓:偶尔钓鱼。 8. 闲忘:忘却烦恼,保持内心平静。 9. 侍从身:指官员身份,此处为自谦之词。 10. 波平:水面平静。 11. 浸月:月光洒在水面上。 12. 吏退:官员离开,指公务结束。 13. 閴无人:形容周围没有人声。 14. 藻映鲂鱼尾:水草倒映在鲂鱼的尾鳍上。 15. 风摇独茧纶:微风轻轻吹动着鱼线。 16. 一亭:一座亭子。 17. 容膝地:能够容纳膝盖的地方,表示空间狭小。 18. 雅饰:高雅的装饰。 19. 免荒蓁:避免杂草丛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一起在池边钓鱼的情景的诗。首先,诗人描述了他在池上的垂钓生活,这种生活是悠闲的,让他暂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接着,诗人通过波平、浸月和吏退这三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空旷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开始欣赏周围的景物。然后,诗人通过对鲂鱼和独茧纶的描绘,表达了他的知足和快乐。最后,诗人提到他在这个池塘边的亭子里找到了一个容膝的地方,这让他的心情更加愉悦,也让他觉得这个亭子不应该被荒废。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池塘边的垂钓生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梅挚北池十咏 其七》是北宋诗人蒋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即北宋建立初期。在这一年里,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炅发动了北伐战争,试图统一中国北方,最终战败于辽国。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蒋堂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期,蒋堂经历了宦海浮沉,曾任工部侍郎、尚书左丞等职。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曲折,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民请命。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也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北宋初期,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战乱频繁,民生依然艰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蒋堂的诗歌创作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间疾苦,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因此,《和梅挚北池十咏 其七》这首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切之情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