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虞夫人
欲说夫人事,谁能与世论。
诸郎名节立,千古妇言尊。
共此伤心日,怀哉锡类恩。
佳城何处是,烟雨政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要谈论那些世人不理解的事情,谁能够与世人论道。
许多年轻人在名声和道德方面都很出色,因此他们对女性的尊重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在共同度过这段悲伤的日子时,我们要铭记亲情的重要性。
美好的家园在哪里呢?看那烟雨蒙蒙,天色已近黄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虞夫人:指范仲淹的夫人李氏,此处为借指。
2. 世论:世间议论。
3. 诸郎:指范氏子孙。
4. 名节立:声名气节卓著。
5. 妇言:妻子的言辞,这里代指妻子贤德的品质。
6. 锡类恩:锡类是指分赐嘉惠之意;锡类恩即指恩泽及于宗亲的情谊。
7. 佳城:坟墓的美称。
8. 烟雨:指烟雾一般的细雨。
去完善
赏析
《挽虞夫人》这首诗表达了对虞夫人的深深哀悼之情。首联以“欲说夫人事”起笔,意味着关于虞夫人的事迹,很难用语言来完全表达,体现了她的德行和品质之高。颔联则通过描述其子孙后代的名节来体现她教导有方,同时亦强调了她作为一个女性,言语中体现出令人尊敬的品德。颈联中的“伤心日”道出了诗人的哀痛,而“怀哉锡类恩”则表达了诗人怀念虞夫人厚德仁爱的深切情感。最后两句的“佳城何处是,烟雨正黄昏”借景抒情,寄托了诗人无尽的哀思。全诗在深情悼念的同时,也展现了虞夫人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家教传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虞夫人》是宋代诗人彭龟年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挽虞夫人》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由于金国的侵略,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其次,从作者彭龟年的人生际遇来看,他在南宋时期曾任官职,但后因反对秦桧专权而遭到排挤,罢官回乡。在这样的背景下,彭龟年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民众的同情之心更加深沉。他的这首《挽虞夫人》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仍,民众疾苦。这些都为彭龟年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他的笔下,虞夫人的悲剧成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缩影,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综上所述,《挽虞夫人》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诗人在人生挫折和社会现实的影响下,通过对虞夫人悲剧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忧患和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