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别薛华

标题包含
重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能文,九岁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中的错误。...查看更多
KRYShanii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珠江边的港口,秋风轻轻拂过成都锦江。一座座高楼矗立在江边,小岛与陆地连绵不断。漂泊的人们已经走了数千里,辛苦地度过了无数岁月。在这艰苦的路途中,我们只能独自流泪,遥望着故乡,心中满是忧伤。
KRYShanii
去完善
释义
1. 重别薛华:重新与薛华离别。 2. 王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3. 沈珠浦:暗指送别地点。沈通“沉”,珠浦即珍珠的产地。 4. 濯锦川:洗涤丝绸的河流,这里借指长江上游一带,寓含离别之地。 5. 楼台:指送别的场所。 6. 绝岸:陡峭的河岸。 7. 洲渚:水中的陆地。 8. 亘长天:与天空相接。 9. 旅泊:漂泊在外。 10. 栖遑:奔波劳苦。 11. 百年:一生。 12. 穷途:走到尽头,喻处境艰难。 13. 潸然:流泪的样子。
KRYShanii
去完善
赏析
王勃的《重别薛华》是一首抒写离别情感的诗歌。诗中以“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和氛围,明月的沉落和秋风的吹拂都给人带来一种萧瑟之感,暗示离别的沉重。接下来“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一句以景物为中心,通过高楼和洲渚之间的对比,表现了辽阔的空间,为接下来的离别做了铺垫。“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两句则是对离别情感的直接表达,表达了离别之人的哀伤和无奈。最后“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则更进一层,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舍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描绘生动,语言优美,展现了王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KRYShanii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别薛华》这首古诗是唐代才子王勃的作品,创作于公元675年。在这一年里,王勃因为一篇嘲讽时政的檄文被驱逐出长安,被迫离开繁华的都城,来到了巴蜀之地。尽管人生道路曲折多变,但王勃仍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以诗为友,以诗言志。 此时的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这一时期的诗人辈出,如杜甫、李白等都在此期间崭露头角,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王勃在此时虽然遭遇了人生的低谷,但他依然能够保持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通过诗歌抒发胸臆,表现出极高的才情和坚定的信念。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王勃个人经历,共同孕育了这首《重别薛华》,使其成为了唐诗中的瑰宝。
KRYShanii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