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琴咏

标题包含
秋琴咏
岩花月彩浮,井桐露珠滴。 悲秋适有念,拥琴坐西壁。 古音拂朱弦,一倡千虑涤。 无云山雨飞,松风寒淅沥。 鱼龙尽出听,万籁天地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冠卿(1905年-1989年),原名杨光烈,字冠卿,号松竹斋主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教育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杨冠卿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岩上的花朵在月光下显得浮动,井边的梧桐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在这悲伤的秋天里,我恰好有所思念,于是抱着古琴坐在西面的墙壁下。 古老的音乐声拨动着红色的琴弦,每一次弹奏都能洗去心中的忧虑。 无边无际的山间雨滴纷飞,松树下的寒风冷得让人发抖。 所有的生灵都出来倾听,整个世界的声音在此刻归于寂静。
去完善
释义
1. 岩花:指岩石上的花朵,此处是比喻;2. 月彩:月光的华采;3. 井桐:井边的梧桐树;4. 露珠滴:露水在树叶上凝结成水滴状;5. 悲秋:指对秋天的悲伤情绪,古人常常秋天联想到离别、衰老等伤感之事;6. 适有念:正好有所思考或感慨;7. 西壁:西边墙壁;8. 古音:古代音乐;9. 拂朱弦:轻轻弹拨朱红色的琴弦;10. 一倡千虑涤:唱一首歌可以让人思绪清明;11. 无云山雨飞:形容山雨迷茫,云雾缭绕;12. 松风寒淅沥:松风带来寒冷的气氛;13. 鱼龙:鱼与龙,代表水中各种生物;14. 万籁:所有的声音;15. 天地寂:天地间一片寂静。
去完善
赏析
《秋琴咏》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描绘秋日抚琴的诗歌。首联“岩花月彩浮,井桐露珠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鲜花盛开,月光皎洁,梧桐树上的露水凝结成珠。这宁静美丽的景象为接下来的情感抒发铺垫了背景。 颔联“悲秋适有念,拥琴坐西壁”,诗人因秋天而伤感,孤独地坐在西壁,弹奏起古琴。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秋季所特有的忧郁之情。 颈联“古音拂朱弦,一倡千虑涤”,诗人用悠扬的古琴声表达了内心深深的忧虑和思念。声音如清风拂过红色的琴弦,每一个音符都洗涤着心中的愁绪。 腹联“无云山雨飞,松风寒淅沥” 写景抒情。山中云遮雾绕,细雨纷飞,松树在寒风中摇曳,这些景象使得诗人内心的忧伤更加浓重。 尾联“鱼龙尽出听,万籁天地寂”。这句进一步拓展意境,琴声让潜藏在水底的鱼、龙都出来聆听,四周的声音都被琴声掩盖,天地之间一片寂静。这种宁静与之前喧闹的景物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整首诗借物抒怀,用琴声表现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并巧妙地融合进秋天的自然景色,使诗歌韵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琴咏》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可以大致确定在南宋中期,也就是公元1170年前后。 在这个时期,杨冠卿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仕途。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而是转向文学创作,以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被誉为“江南才子”。 在杨冠卿生活的时代,南宋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文学创作,抒发爱国情怀,表达个人理想。杨冠卿的《秋琴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琴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