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玉箫
玉箫早入凉王墓,弓剑衣冠只同处。
千年邂逅出人间,颜色声音幸如故。
云门曲谱不分明,赵瑟齐竽各自名。
传看乐府无人识,此箫收声甘弃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早在玉箫进入冷王墓时,弓箭和衣服就放在了一起。在人间的千年相遇中,她的容颜和声音依然如初。然而,云门的曲谱却并不清晰,赵瑟与齐竽各有其名。当乐府的作品被人们传阅时,却没有人认识这支箫。最终,它默默地结束了它的演奏,被丢弃在一旁。
去完善
释义
1. 玉箫:指用玉制作的箫,这里用来代指诗人所见的赤玉箫。
2. 凉王墓:指西晋时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石崇的墓葬,他被称为“凉王”。
3. 弓剑衣冠:意指石崇的遗物,弓和剑是他生前使用的武器,衣冠是他的服饰。
4. 千年邂逅:指赤玉箫在千年后重见天日。
5. 云门曲谱:即云门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舞蹈,其伴奏曲谱即为云门曲谱。
6. 赵瑟齐竽:赵瑟是赵国所产的一种瑟,齐竽是齐国所产的一种竽,这里分别借指各种乐器。
7. 传看乐府:意为传唱或阅读乐府诗。
8. 收声:指音乐停止演奏。
9. 弃掷:丢弃。
去完善
赏析
《赤玉箫》这首诗通过对赤玉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古物、历史以及音乐的感慨。首联通过“凉王墓”与“弓剑衣冠”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古老的历史画卷。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描述了赤玉箫千年之后重见天日,仍保持着原来的色泽和声音,仿佛是在感叹岁月的流转和人世的沧桑。第五、六句则表达出了诗人的困惑,即使有如云门曲谱这样的乐府经典,仍然无法准确辨别赤玉箫的音色,而赵瑟齐竽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名声,这使得赤玉箫显得有些尴尬和无奈。最后一联诗人更是写道,既然无人能够欣赏这赤玉箫的美妙之声,那么就让这把箫默默地沉寂在角落里吧。整首诗以赤玉箫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音乐以及人性的思考,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和感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赤玉箫》是南宋词人杨冠卿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金国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局势紧张。
杨冠卿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曾受到父亲杨邦弼的熏陶,博览群书,颇有才学。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未能走上科举之路。在经历了一段艰苦的生活后,杨冠卿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如《赤玉箫》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杨冠卿的词作中流露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在《赤玉箫》中写道:“冷翠千峰静,赤玉箫吹凤凰音。”这句词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借这首词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