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药房纳凉
贪凉分石坐,野服岸巾纱。
竹暗鸣风叶,溪暄聚水花。
深村人语静,高树鸟飞斜。
不饮论文酒,敲碁煮夜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贪凉分时坐下来欣赏景色,田野里自然风尚的衣饰如轻纱。
竹林阴暗处风吹叶动,溪边喧闹的水花聚在一起。
村庄中人声宁静,高高的树上鸟儿飞翔。
不必喝酒也能谈论学问,下棋品味夜晚的茶香。
去完善
释义
1. 分石:分开的石头,这里指可供休憩的地方。
2. 野服:指乡野间常见的粗布衣裳。
3. 岸巾:把头巾挂在岸边,意指随意地披着。
4. 竹暗:竹林阴暗处。
5. 溪暄:溪水在阳光下显得温暖。
6. 水花:水面上的水花。
7. 深村:远离城市的村庄。
8. 人语静:人声稀少,环境宁静。
9. 高树:高大的树木。
10. 鸟飞斜:鸟儿倾斜着飞行。
11. 不饮:不饮酒。
12. 论文酒:谈论文学的酒席。
13. 敲碁:下棋。
14. 煮夜茶:夜晚烹煮的茶水。
去完善
赏析
《和陈药房纳凉》是一首描绘夏夜纳凉情景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乡村夏日的宁静与和谐。诗中的“分石坐”、“野服岸巾纱”,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野外纳凉的情景,表达出他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而“竹暗鸣风叶”、“溪暄聚水花”则通过对风声、水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在诗中,诗人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感受,将读者带入到那宁静的夜晚。他写到“深村人语静,高树鸟飞斜”,以动衬静,进一步强调了乡村夜晚的宁静。这种宁静与自然环境的优美息息相关,也与村民们的安居乐业紧密相连。
结尾两句“不饮论文酒,敲碁煮夜茶”,表现的是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雅兴。他们一边品尝着夜茶,一边讨论诗文,以此表达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分展示出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陈药房纳凉》是宋代诗人林尚仁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960-127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诗词歌赋发展到了高峰,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诗人。
在这个时代,林尚仁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入仕为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归隐。在官场和民间,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一起饮酒赋诗,抒发胸臆。在这个过程中,他与陈药房成为了好友,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大夫阶层追求的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许多文人志士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和磨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尚仁选择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他以诗为友,以山水为伴,将心中的忧思化为优美的诗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