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旅怀

标题包含
旅怀
欲暮西风引客愁,十年如梦住他州。 故交零落谁知己,往事凄凉叹白头。 一纸音书灯下泪,满城砧杵月明秋。 早知世路风波险,只在山中煮石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在天黑之时随西风引入客人忧愁思绪,十载年华如梦一般在这异地生活。故友零星散落,谁又能了解我的心意?回首过往岁月,凄凉感伤使我白头。独自一人在灯光下品读友人书信不禁落泪,此时窗外传来全城捣衣的声音,月色映照着这秋天。早知道尘世中波诡云谲,不如在山林间烹煮白石休憩度过此生。
去完善
释义
《旅怀》:本诗是清朝诗人林尚仁所作的一首羁旅抒怀诗。 1. 欲暮:即将结束或消失的傍晚时分。 2. 西风:从西面吹来的风,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之情。 3. 引客愁:引导游客产生愁绪。 4. 十年:诗人离乡背井的时间长度。 5. 如梦:如同梦境般虚幻。 6. 住他州:在其他地方居住。 7. 故交:老朋友。 8. 零落:分散各处。 9. 谁知己:又有谁能了解我。 10. 往事:过去的事情。 11. 凄凉:悲伤、孤独。 12. 叹白头:感叹头发变白,意味着年老的来临。 13. 一纸音书:指一封书信。 14. 灯下泪:在灯光下流下的眼泪。 15. 满城砧杵:指全城都能听到的捣衣声。 16. 月明秋:明亮的月光映照着秋天。 17. 早知:早知道。 18. 世路:人世间的道路。 19. 风波险:指人生路上的曲折和坎坷。 20. 只在山中煮石休:选择在山中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旅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身处他乡、感叹时光流逝和故人离散的哀愁之情。首句“欲暮西风引客愁”以拟人手法描绘了即将入暮时西风吹拂的景象,以此营造出行旅者的孤独感。接下来“十年如梦住他州”将十年间恍如梦境的生活比喻为居无定所,流露出作者的漂泊不定之感。 颔联“故交零落谁知己,往事凄凉叹白头”抒发了作者怀念故友的心情。曾经的亲朋好友已经四散凋零,还有谁能成为自己的知己呢?回首过去,不禁悲凉地叹息着白发丛生。颈联“一纸音书灯下泪,满城砧杵月明秋”具体描述了作者在书信中读到故人的消息时,泪水涌上心头;在这座城市的月光之下,家家户户传来捣衣之声,更显得秋意萧瑟。尾联“早知世路风波险,只在山中煮石休”道出了作者渴望避世隐居的愿望,感叹如果早知道人世间的风波险阻如此之多,不如在山中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怀》是明朝诗人林尚仁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战乱时期,农民起义、外族入侵、朝代更迭等复杂的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这些社会背景对诗人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人生际遇方面,林尚仁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但由于科举制度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多次科举考试未果。这使得他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愤懑和无奈。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最终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展现了他的才情和志趣。 在社会背景方面,明末清初是一个政治动荡、民生疾苦的时代。农民起义、外族入侵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与此同时,科举制度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导致士人阶层的分化和对立。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诗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林尚仁的《旅怀》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