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褚雪巘

标题包含
赠褚雪巘
多年林下隠,犹带旧儒酸。 自说因诗苦,还如学易难。 晓窗花气润,夜枕雨声寒。 又欲名山去,应寻胜迹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多年的山林隐居,依然带着浓厚的书卷气。 自己常说因为写诗而苦恼,就像学习易经一样充满挑战。 清晨的窗外,花香滋润着空气;夜晚躺在床上,听雨声感到寒冷。 我打算再次前往名山,去寻找那里的名胜古迹。
去完善
释义
1. "林下":指退隐山林,隐居之地。 2. "儒酸":原指儒家学者迂腐无能,这里泛指文人墨客的才情。 3. "因诗苦":因为作诗而辛苦,指的是诗人追求艺术表达的过程充满艰辛。 4. "学易难":学习《易经》的难度,意指做学问并不容易。 5. "花气润":花香带来的润泽感,形容春天的美好气息。 6. "雨声寒":雨水拍打地面的声音使人感到寒冷,表达对恶劣天气的无奈。 7. "名山":著名的山岳,指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 8. "胜迹":优美的景色、名胜,这里表示游览名胜景点的意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林尚仁所作,诗题中的“褚雪巘”是他的朋友。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人生以及自然景色的独特看法。 首联“多年林下隠,犹带旧儒酸”,描述了褚雪巘的隐士生活以及他仍然保持着儒士的特质。这里的“儒酸”并非贬义,而是指文人雅士的风骨与才情。 颔联“自说因诗苦,还如学易难”,表明了诗人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对学习的执着追求。“因诗苦”和“学易难”分别强调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苦恼和对易学研究之困难的体验。 颈联“晓窗花气润,夜枕雨声寒”,则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这一联将“润”和“寒”这两个相对的概念融入画面,使得景物更显生动。 尾联“又欲名山去,应寻胜迹看”,则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其渴望游历名山大川,寻找名胜古迹的心情。 全诗将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褚雪巘》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尚仁的作品,创作于乾隆年间(1736-1795年)。 在这个时期,林尚仁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环境中。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成功,这使他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此外,他还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如亲人的离世等,这些经历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乾隆年间,清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虽然表面上国家繁荣昌盛,但实际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尚仁开始关注民生疾苦,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公。他的诗歌作品,如《赠褚雪巘》等,充分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愤懑。 《赠褚雪巘》这首诗,以白雪覆盖的山峰为背景,寓意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褚雪巘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感慨和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