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越留别
江亭饮罢起离愁,何事西风又越游。
潮信欲来人欲去,夕阳红蓼满汀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边的小亭里喝完酒后起身离去,心中的离愁更添沉重。为什么秋风再次吹拂,让我又开始漂泊?潮水将要涨起来,人也即将离去,夕阳映照下的一片红色蓼花铺满了水边的陆地。
去完善
释义
1. 江亭:指江边的小亭子。
2. 饮罢:喝完酒的意思。
3. 西风:指秋风,带有悲凉之意。
4. 越游:指到浙江绍兴一带游览。
5. 潮信:即潮水,因为潮水的涨落有一定的周期,所以称为“潮信”。
6. 人欲去:这里指诗人在离别之际的心情。
7. 红蓼:一种红色的蓼科植物。
8. 汀洲:水边平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首先,“江亭饮罢起离愁”一句描绘了在江边亭子告别友人、喝过离别酒后的场景。诗人以“起离愁”传达出在分别时刻的忧伤之情。接下来,“何事西风又越游”中的“何事”表达了对再次离开故乡的困惑和无奈,“西风”寓意秋天,象征着离别的季节。诗中还有一句“潮信欲来人欲去”,这里“潮信”指代涨潮的时刻,暗示着时光流逝,而“人欲去”则表达了即将离去的伤感。最后一句“夕阳红蓼满汀洲”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美丽景象:在滩涂上的蓼花与夕照交相辉映,看似美好的景致却反衬出了别离的心绪。整首诗诗意婉转,韵味浓厚,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触和对故乡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适越留别》是宋代诗人林尚仁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北宋末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告别故乡、前往江南越地的离别之情。
在北宋末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战争频繁。林尚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离开家乡,奔赴江南越地。他在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林尚仁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他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懑,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迷茫和担忧。
在北宋末期,南方地区相对较为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因此,林尚仁选择前往越地,寻求新的生活和发展机会。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