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吉州詹守五首 其一
平生两耳熟龚黄,今日身亲识大方。
太史若征循吏传,一篇气脉在耕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可以根据您提供的内容,为您创作相应的译文:
“一生之中,我的耳朵已熟悉龚黄二位先贤的故事,今天终于有幸亲身认识这位大方的贤人。如果太史愿意为这位良吏写传记,那么文章的气势和脉络必将贯穿于农耕与蚕桑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吉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
2. 詹守:此处的“詹”指代某位吉州的行政长官;
3. 彭龟年:南宋时期文人,字子寿,号止堂,郴州(今湖南郴县)人,曾任秘书省正字。
4. 平生:一生,这一辈子;
5. 两耳熟龚黄:这句表示对龚遂与黄霸两位古代官员的事迹非常了解;
6. 今日身亲识大方:表示今天有幸亲自认识这位吉州的地方长官,他是位德行高尚的人;
7. 太史:古代官职,主管编修国史;
8. 若征:收集;
9. 循吏传:记载贤能地方官员的传记;
10. 一篇气脉在耕桑:这句话意思是,这位吉州詹守的品质和精神风貌,体现在他关心百姓农桑之事上。
去完善
赏析
《送吉州詹守五首 其一》赏析:诗人以“平生两耳熟龚黄”开篇,表达了对古代名臣龚遂、黄霸的敬仰之情。紧接着“今日身亲识大方”则是对新任吉州知府的期待与信任。结尾两句“太史若征循吏传,一篇气脉在耕桑”则暗示了这位知府将会像古代贤能官员那样,关注民生,致力于农业发展,从而使百姓安居乐业。全诗用语简洁,寓意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名臣的敬仰,又对新任知府充满了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彭龟年的《送吉州詹守五首 其一》创作于南宋时期。在当时,文人墨客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们对国家、社会的关切之情。
彭龟年在政治生涯中曾多次被贬,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特质。因此,在他的这首送别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朋友的真诚祝福,也寓含着对时局稳定的期盼。
此外,宋代的科举制度和社会风气也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重文轻武的风气盛行,许多文人士大夫渴望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彭龟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在吉州任上能有一番作为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