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饮马长城窟

标题包含
饮马长城窟
春风塞草青,胡儿区脱静。 秋风塞草黄,胡骑角弓劲。 秦人驱丁夫,筑城备强胡。 城成有亏日,胡来无已时。 哀笳中夜起,战马竖双耳。 苍茫沙上月,幽咽陇头水。 征人悲故乡,闺人守空房。 安得霍嫖姚,饮马瀚海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炎(1909年-2007年),原名王树声,字子龙,号雨田。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学者和艺术教育家,被誉为“书坛泰斗”。 王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风轻拂,草原一片新绿,胡人的营寨静悄悄。 秋风瑟瑟,草原一片金黄,胡人的骑兵锐不可当。 秦朝人民被动员起来,筑起城墙,以抵御强大的胡人入侵。 城墙虽然建成了,但是仍然有缺陷;胡人的侵略却从未停止。 深夜,悲伤的号角声响起,战马竖起耳朵警惕。 月光洒在茫茫沙漠上,泉水的声音低沉而哀伤。 士兵们怀念着家乡,而他们的妻子则在空房里守候。 何时才能出现像霍去病那样的英雄,饮马于浩瀚的瀚海边呢?
去完善
释义
1. 春风:春天的风。 2. 塞草青:塞外的草地变得绿油油的。 3. 胡儿: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人。 4. 区脱:指边塞的堡垒。 5. 秋风:秋天的风。 6. 胡骑角弓劲:指胡人的骑兵和强劲的弓箭。 7. 秦人:指秦始皇时期的人民。 8. 驱丁夫:驱使民众服劳役。 9. 筑城:修建城堡。 10. 强胡:指强大的胡人。 11. 亏日:短日,指时光短暂。 12. 胡来:胡人入侵。 13. 无已时:没有停止的时候。 14. 哀笳:悲哀的笳声。 15. 中夜:半夜。 16. 战马竖双耳:指战马警觉地竖起耳朵。 17. 苍茫: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18. 沙上月:沙漠上的月亮。 19. 幽咽:低沉的哭声。 20. 陇头水:指陇山一带的水流。 21. 征人:出征的人。 22. 悲故乡:为思念故乡而悲伤。 23. 闺人:指留守家中的妇女。 24. 守空房:独守空寂的房屋。 25. 安得:如何才能得到。 26. 霍嫖姚:汉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 27. 瀚海:指大沙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风光以及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痛。“春风塞草青,胡儿区脱静。秋风塞草黄,胡骑角弓劲。”从春天的草地青青到秋天的草色变黄,是自然季节的变换,也是战争的持续进行,暗含边患不息的忧虑。诗人采用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将战争之残酷与自然之美相互衬托,表现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饮马长城窟》是南宋诗人王炎创作的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场上的悲壮景象,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首先,在创作时间上,这首诗大致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此时正值南宋与金国关系紧张时期,战争不断,边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其次,关于作者的人生际遇,王炎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尽管如此,他仍坚持文学创作,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后来,他被任命为淮西转运副使,负责边境地区的军事运输工作。这段经历使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激发了他对边疆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这一时期的南宋朝廷内外交困,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屡次南下侵扰。在此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王炎作为其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边疆战场上的壮丽景色和战争中人性的挣扎,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