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赋一律

标题包含
又赋一律
罢兵洵上策,试问可诚然。 竟弃三军力,空抛半壁天。 上林无旅雁,绝域有啼鹃。 羞见龙泉剑,飞光牛斗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停止战争确实是最好的策略,但实际可行吗? 白白浪费了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失去了大片江山。 皇宫里已无卫士,边陲却仍有战乱。 真不好意思看到那柄龙泉宝剑,它只能照亮夜空,却无实质作用。
去完善
释义
1. 罢兵:停止战争。 2. 洵:确实,实在。 3. 可诚然: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4. 三军:古代诸侯大国设上、中、下三军,此处指军队。 5. 半壁天:这里指国土的一半。 6. 上林:皇家园林,这里泛指皇家宫苑。 7. 旅雁:迁徙中的大雁,这里比喻离散的民众。 8. 绝域:遥远的地方,这里指沦陷的领土。 9. 啼鹃:杜鹃鸟,传说其啼声哀苦,常用来象征战乱和流离之苦。 10. 龙泉剑:古代名剑,相传为欧冶子所铸,这里借指兵器。 11. 飞光牛斗前:牛斗,即牛宿与斗宿,古代将星空分为二十八宿,这里代指天空。飞光牛斗前,意为宝剑的光芒照耀在天空之中。
去完善
赏析
《又赋一律》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首联“罢兵洵上策,试问可诚然”,提出了罢兵这一理想化的策略,但现实却无法轻易实现。颔联“竟弃三军力,空抛半壁天”,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感叹士兵们的努力化为泡影。颈联“上林无旅雁,绝域有啼鹃”,描绘了战乱中的人们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的场景。尾联“羞见龙泉剑,飞光牛斗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无尽期待,希望用龙泉剑的光芒照亮战争中的黑暗,迎来和平的春天。全诗情感深沉,笔调沉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于和平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赋一律》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宗泽创作的。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1年,正值南宋初期。此时,金朝对中原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个特殊时期,宗泽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积极主张抗击金朝,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然而,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南宋朝廷的重视,反而受到了排挤和打压。这使得宗泽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和担忧。 在诗中,宗泽通过对“月明风细”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渴望。然而,现实中的他却无法实现这一理想,这让他感到无比痛苦。同时,他也对国家未来的命运表示了深深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