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上辞松楸一首
八年坐亲党,泯伏长安城。
甘心傍松楸,申我儿子情。
闭户慨岩廊,读书笑金籯。
力田固为政,课童乃司兵。
深病骨相寒,不蒙轩冕荣。
维天临万邦,搜罗世豪英。
我友挽出之,大人今继明。
古无忠孝全,泣涕去丘茔。
为翁大门闾,翻然以东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八年的时光里,我们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共同度过了长安城的岁月。
我甘愿靠近松树和楸树,来表达我对你的深情厚谊。闭门感叹朝廷政治,以读书为乐,而笑谈金钱之事。耕耘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教养儿童也是管理军队的必要手段。
深深的疾病使我的骨头像被冻住,无法得到官职带来的荣耀。只有天地监听万国,才能网罗世间的英雄豪杰。我的朋友引领我走出困境,如今有大人接替我们的位置。古代没有十全十美的忠诚与孝道,我们在墓地留下了眼泪。作为父亲,我要守护家族的荣誉,毅然向东出发。
去完善
释义
1. 松楸:比喻故土或故乡。
2. 亲党:亲属、家族。
3. 泯伏:消失,隐居。
4. 金籯:指钱财。
5. 力田:努力耕种田地,喻致力于农耕之事。
6. 轩冕:古代显贵官吏的车乘服饰,借指高官厚禄。
7. 万邦:天下各国。
8. 大人:旧时对官员的尊称。
9. 丘茔:坟墓。
10. 门闾:家门,此处指家族。
11. 东征:向东进军。
去完善
赏析
《东上辞松楸一首》这首古诗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宗泽的亲情、抱负和忠诚。前四句讲述了他在长安城的八年生活中,始终与亲人保持紧密联系,表现出对家族的责任感。接下来两句则表达了宗泽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对农业和政治的关注,显示出他宽阔的视野和雄心壮志。在描绘自己因病未能取得显贵地位时,诗人传达了命运无常的观念。诗中还有一句“维天临万邦,搜罗世豪英”,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效力。
在朋友们的支持下,宗泽得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两联表达了对离去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期盼。总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个胸怀壮志而又孝顺亲长的文人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上辞松楸一首》是南宋时期著名将领宗泽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27年,正值金国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宗泽时任东京留守兼知开封府,负责军事防务工作。
宗泽在该时段内的人生际遇颇富戏剧性。他原本因年老多病,不想参与政治和战争,但看到家国破碎的惨状,毅然决定担起重任,誓死保卫家园。此后,宗泽多次击败金军进攻,巩固了中原地区的防线,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然而,他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壮志难酬,最终忧愤而死。
在宗泽生活的时代,南宋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危局。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内有朝政腐败、党派纷争。尽管时局艰难,但宗泽坚持抵抗金兵,成为南宋初期的重要人物。他的英勇事迹为后世传颂,被誉为“宗泽风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