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散遣之卒云讲和退师无所用之矣辄以二十六句道胸臆
翁拥麾幢我为儿,剽闻窃睹皆兵机。
其中袭击不容瞬,飙行电掣犹逶迤。
戎人长驱越大河,天下震惊观阙危。
肉食之谋殊未臧,我愤切骨其谁知。
慨然奏疏金马门,力陈盟赂损国威。
严尤下策尤可笑,晁错上书亦奚为。
道路荆棘初剪除,花如步障吾东之。
八年闭户尺蠖屈,一旦渡关匹马驰。
行行侧身听戎捷,忽闻募士诏遣归。
浓书大墨榜教诏,曰敌悔过今退师。
羽檄向来召貔虎,乃咏出车歌杕杜。
櫜兵销刃兵犹怒,却把鉏犁农歌舞。
君王神武今艺祖,尔如不归污我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先生把我当作儿子看待,闲聊中透露出兵法与战机的奥妙。
其中的突然袭击速度惊人,就像风一样迅速,闪电一样猛烈。
敌军跨过黄河进行长驱直入,使得全国上下都为之震动和担心。
对于统治者的决策,我感到非常愤怒和不解,这究竟有谁知道?
我在金马门慷慨激昂地提交建议书,强调利益交换对国家的尊严是损害。
历史上的严尤策略令人发笑,而晁错的献策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此时国内的道路刚被整理好,我来到东方这个美好的地方。
八年的足不出户让我像虫子一样屈伸自如,一天之间,我却骑马离开了这里。
我一直关注着军事的情况,听到招募士兵的消息后,准备有所行动。
突然收到了朝廷诏令,说是敌人已经悔过,正在撤退。
之前紧急的调令变成了轻描淡写的诗朗诵,我们却不得不放下武器,拿起农具唱起歌。
现在我们的君主就像古代的皇帝一样英明神武,如果您不回来,那就会玷污我的兵器。
去完善
释义
1.翁拥麾幢我为儿:翁指君王,麾幢是古代军队指挥的旗帜。
2.剽闻窃睹皆兵机:剽闻,消息来源不明;窃睹,私下观察。
3.袭击不容瞬:意指敌军行动迅速,不容许有时间眨眼。
4.飙行电掣犹逶迤:形容军队行军速度快,但仍然有条不紊。
5.戎人长驱越大河:指敌人顺利渡过黄河。
6.肉食之谋殊未臧:肉类食物指地位高的统治者,臧,好。
7.慨然奏疏金马门:感慨地向皇帝上疏,陈述自己的意见。
8.道路荆棘初剪除:比喻国家开始繁荣,局势稳定。
9.花如步障吾东之:花朵繁盛如同屏障,我在东方安居。
10.八年闭户尺蠖屈:指隐居八年,如同尺蠖一样曲身。
11.一旦渡关匹马驰:决定投军,一人一马奔赴战场。
12.行行侧身听戎捷:走在路上,也侧耳倾听战争的捷报。
13.忽闻募士诏遣归:忽然听说皇帝招纳勇士的消息,我被召回。
14.浓书大墨榜教诏:用浓墨重彩书写诏书,宣告敌人已经悔过,退兵。
15.羽檄向来召貔虎:紧急征兵令招来勇猛之士。
16.乃咏出车歌杕杜:唱起出征的歌曲。
17.櫜兵销刃兵犹怒:收起兵器,但士兵依然愤怒。
18.却把鉏犁农歌舞:把农具当乐器,唱歌跳舞庆祝胜利。
19.君王神武今艺祖:称赞皇帝如同开国君主那样英明神武。
20.尔如不归污我斧:如果还不回来,就会玷污我的名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战争与和平、忠诚与忧国忧民的古诗词。诗人宗泽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当权者的质疑。
首先,诗人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与迅速,突出了他对军事斗争的关注。“翁拥麾幢我为儿,剽闻窃睹皆兵机”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表达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随后,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当权者决策的质疑。“肉食之谋殊未臧,我愤切骨其谁知”一句,揭示了当权者在没有充分考虑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情况下轻易发动战争,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与忧虑。
紧接着,诗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主张。“慨然奏疏金马门,力陈盟赂损国威”一句,表明他主动上疏朝廷,主张放弃妥协的外交政策,恢复国家的尊严与威信。
然后,诗人描绘了自己从军报国、为民请命的决心。“道路荆棘初剪除,花如步障吾东之”一句,表达了他在战争结束后,依然关注国家安危,随时准备为国效力的心情。
最后,诗人借用了古代名臣严尤和晁错的典故,暗示当权者应该吸取教训,慎重决策。“君王神武今艺祖,尔如不归污我斧”一句,既表达了对皇帝英明的期望,又警示那些不忠于国家和民族的臣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道逢散遣之卒云讲和退师无所用之矣辄以二十六句道胸臆》,为宋代著名抗金将领、文学家宗泽所作。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金军进攻南宋,南宋将领秦桧主张议和,而宗泽则坚决主张抵抗。在此背景下,宗泽在道路中遇到被遣散的士兵,得知由于议和导致军队撤退,于是愤然写下这首诗歌,表达他的忧虑和对朝廷的忧国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