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三

标题包含
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三
避地遶天涯,艰难两鬓华。 逢人唯问贼,有梦只还家。 几处看枫叶,今朝见菊花。 客衣寒更薄,日暮在平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故土流浪四方,岁月沧桑双鬓斑白。 遇到的人只会打听贼寇的情况,做梦也只想着回家。 已经看过好几处的枫叶,今天终于见到了菊花。 客居他乡的衣物越发单薄,夕阳西下我在平沙上。
去完善
释义
1. "避地遶天涯":"避地"表示躲避战乱,"遶天涯"指各地。 2. "艰难两鬓华":"艰难"形容困苦的生活,"两鬓华"代表头发变白。 3. "逢人唯问贼":见面时只关心询问战事的情况。 4. "有梦只还家":只在梦中回到故乡。 5. "几处看枫叶":指到处观赏秋天的枫叶。 6. "今朝见菊花":今天看到了盛开的菊花。 7. "客衣寒更薄":在外行旅的衣裳单薄,感到寒冷。 8. "日暮在平沙":傍晚时分停留在平沙之地。
去完善
赏析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三》是南宋诗人左纬所作的诗歌之一。这首诗以忧国忧民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战乱时局中颠沛流离的困境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避地遶天涯,艰难两鬓华”描述了诗人在动乱时期四处躲避战乱、艰难生活的情景。诗人用“绕天涯”和“两鬓华”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乱世中的艰辛生活和对时间的感慨。 第三、四句“逢人唯问贼,有梦只还家”传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见他人时最关心的就是战争的情况,而每次入梦都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第五、六句“几处看枫叶,今朝见菊花”以自然景象为题,突显了季节的变化。诗人通过观察枫叶和菊花的交替,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最后两句“客衣寒更薄,日暮在平沙”描绘了诗人旅人身穿单薄的衣物,暮色苍茫中独自在旷野里的场景。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描绘,也是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左纬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公元1127年至1130年之间,这段时间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左纬为了避乱,来到了四川地区。 左纬在四川期间,目睹了战乱带来的种种苦难,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愤懑。他在这组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此外,左纬还通过对四川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的描绘,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三》是左纬在这一特殊时期的人生感悟和生活体验的体现,也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的表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