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八

标题包含
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八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 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 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 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知道现在身处何处,只见连绵的山峦和关闭的门扉。 断壁悬崖之间,巨蛇潜藏;干枯的树枝上,乌鸦群集。 四周人迹罕至,破败不堪;夜幕降临,坟头磷火闪烁。 寒冷的夜晚,独自悲泣,期待有英勇之士倾听我的遭遇。
去完善
释义
1. 转徙:迁移,搬迁 2. 不知处:不知道的地方,此处指不清楚自己在哪里的地方。 3. 乱山:零乱的山。 4. 逢:遇到。 5. 掩扃:关闭门户。 6. 断崖:陡峭的山崖。 7. 飞虺:一种传说中的毒蛇。 8. 蛰:本义是指动物冬眠,这里形象地描绘了飞虺在断崖中的隐匿状态。 9. 枯木:枯萎的树木。 10. 乱鸦:纷乱的乌鸦。 11. 腥:有血腥气味。 12. 莽苍:模糊不清的样子。 13. 人烟:人类居住的地方,此处指村落、人家。 14. 鬼火:磷火的俗称,夜间在坟堆附近出现的蓝色火焰。 15. 黄昏:日落以后的一段时间。 16. 长饮泣:长时间地哭泣。 17. 安得:如何能,哪里能够。 18. 壮夫:强壮的男子。 19. 听:听到,听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战乱中辗转迁徙的情景。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乱山、断崖、枯木等自然景象,营造出荒凉、阴森的氛围,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恐惧。“莽苍人烟灭”意味着人类的踪迹几乎消失,而“黄昏鬼火青”则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临近。 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悲哀。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他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只能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哭泣。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无助,令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八》是宋代诗人左纬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时期。在宋朝末年时,边境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困苦。左纬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诗作通常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时,金人侵略中原,战火蔓延至南方,临安府(今杭州)也无法幸免。人们纷纷逃难,左纬也不得不在战乱之中躲避追兵,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这一时期的他,既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体验了民间疾苦。因此,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忧虑。 此外,这个时代还有许多类似的文人墨客,他们同样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生活。然而,当时的朝廷腐败无能,政治黑暗,无法有效抵抗外敌入侵。在这样的背景下,左纬等文人的作品成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历史悲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