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川寒食二首
寒食权豪尽出行,一川如画雨初晴。
谁家络络游春盛,担入花间轧轧声。
鞍马和花总是尘,歌声处处有佳人。
五陵年少粗于事,栲栳量金买断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食节时达官显贵纷纷出游,一片风景如画,雨后初晴。
谁家的队伍声势浩大,游行春天时发出吱呀之声。
华服骏马总免不了落上灰尘,优美的歌声传自佳人所在之处。
然而富家子弟却对这些事粗枝大叶,他们拿着金篓子大量购买春天的欢乐。
去完善
释义
1.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的节日,古俗禁火,吃冷食。
2. 权豪:有权势的豪强。
3. 一川:指一条江或河。
4. 络络:连绵不绝的样子。
5. 轧轧:声音。形容众人挤在一起的声音。
6. 鞍马:指骑马的人。
7. 五陵:代指豪门贵族。
8. 粗于事:指不擅长处理事情。
9. 栲栳:一种用竹篾编成的农具,中间大而圆,两边渐细,形如漏斗。
10. 量金:以黄金计量的财产。
去完善
赏析
《樊川寒食二首》是一组描绘寒食节景象的诗歌,卢延让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力,为我们呈现了当时民间的热闹场景。诗人首先描述了在寒食节这一天,达官贵人都纷纷出游,整个画面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刚刚下过一场春雨,显得格外清新。接着,诗人看到了有人家在花间忙碌地游春,耳边传来了轧轧的声音,这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
然后,诗人又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歌声中的佳人,这些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然而,五陵年少们似乎并不懂得珍惜这些美景,他们挥霍无度,甚至用栲栳量金购买整个春天。这组诗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性贪婪的批判,可谓寓意深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樊川寒食二首》是唐朝诗人卢延让的一首描绘寒食节景象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末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
在这个时期,卢延让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曾担任过前蜀和南汉的官员。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然而,由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卢延让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悲愤。这种情绪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樊川寒食二首》中,卢延让通过对寒食节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同时,他也借由对春天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然而,由于时代的动荡,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往往难以实现。这也是卢延让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一种深刻的历史哀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