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中年尝有异梦熙宁癸丑退居南台聊记旧事
凌空素阁彩霞鲜,旧侣相容见九玄。
上下登梯一童子,逡巡离座六灵仙。
跪瞻宝案凝神久,手纳金匙受记专。
病卧夜长思此境,忽惊四十有三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素雅楼阁在绚丽的晚霞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明,昔日的伴侣们在此处相聚,共同观望着那神秘的九霄仙境。
一个小童熟练地沿着楼梯攀爬而上,瞬间吸引来了六位灵动的仙人驻足观看。他们围着宝案跪拜了许久,精神高度集中地聆听着金钥匙中的神机妙算。
此刻的我躺在床上,因重病而夜不能寐,心中不断地思考着那个奇妙的景象。突然意识到,已经过去了四十三载春秋。
去完善
释义
凌空:指天上。 素阁:白色的楼阁,此处指天宫或天堂的象征。
彩霞鲜:彩霞鲜艳美丽。 旧侣:老朋友,这里可以理解为过去的自己。
九玄:九天,代指天空高处。 上下登梯:向上攀登。
童子:小孩,这里是童真的象征。 逡巡:犹豫徘徊。
六灵仙:六位神仙,这里可能是指道教中的六大仙人。
跪瞻:表示尊敬地观看。 宝案:珍贵的桌子,这里可能是指仙人的宝座。
凝神:聚精会神。 手纳:亲手递上。 金匙:金色的钥匙,这里可能是指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受记专:专心致志地接受指示或教导。 病卧:生病躺在床上。
夜长:夜晚漫长,形容时间过得缓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诗词,诗人在梦中见到仙境般的景象,并与仙人相见,被神灵托付重任。诗人对于这样的梦境感到十分震撼和感慨,而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本诗通过描述梦境表达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的感叹,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圣中年尝有异梦熙宁癸丑退居南台聊记旧事》是宋代诗人张方平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1年)和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
在天圣年间,张方平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段低谷。他曾多次科举落第,直到四十六岁才中进士。然而,这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在这段时间里,他勤奋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念。
在熙宁年间,张方平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官员。然而,由于他与王安石等新党人士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最终选择了辞官退居南台。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新旧党争的激烈阶段。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主张改革,而以司马光、苏轼等人为代表的老党则主张保守。张方平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虽然身处高位,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于国家的治理有着深刻的见解。
在这首诗中,张方平回顾了他在天圣年和熙宁年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得失的感慨。他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际遇,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