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兵部侍郎致仕安定公挽辞三首 其一
晶粹分天婺,深长自帝虞。
义声高北海,政事达夷吾。
历职小司寇,退身贤大夫。
独嗟造化手,不得鼓洪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纯净如天空中的明月,深沉又悠远得如同帝王的德行。
崇高的道义名扬四海,政治才能堪称楷模。
历任过小司寇的职位,退休后成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贤者。
唯一遗憾的是命运之神未能让你大展宏图。
去完善
释义
"晶粹分天婺":晶粹指明亮透彻;天婺为星辰名,代指天空。
"深长自帝虞":深长意为深远;帝虞为我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领袖舜的称号。
"义声高北海":义声指具有高尚道德的声誉;北海指北海郡,这里用来借指北方广大地区。
"政事达夷吾":政事指政治事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
"历职小司寇":历职指历任各种职务;小司寇是古代官职名称,主管司法。
"退身贤大夫":退身指辞去官职;贤大夫是对有品德有才能的人的尊称。
"独嗟造化手":独嗟表示独自叹息;造化手原意指大自然创造生命的力量,这里指人力无法干预的命运。
"不得鼓洪炉":鼓洪炉指的是发挥能力、实现抱负。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天神般的形象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安定公,他如同神仙一样,既有高尚的品质和威严的权力,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在他的领导下,国家的政务处理得当,人民安居乐业,显示出他出众的政治才能和崇高的品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故兵部侍郎致仕安定公挽辞三首 其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方平为悼念已故的兵部侍郎安定公所作的三首挽诗之一。这首诗作于公元1049年,此时正值宋仁宗庆历年间。
在这一时期,北宋王朝内外交困,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张方平身为朝廷重臣,深感国事忧虑,故而将个人的感慨融入到悼亡诗中,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亡友的哀思。
张方平本人也曾担任过兵部侍郎一职,因此他对安定公的职责和贡献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这首诗中,他以精炼的诗句描绘了安定公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当时朝廷政治的不满和对改革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