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子瞻寄铁藤杖

标题包含
苏子瞻寄铁藤杖
随书初见一枝藤,入手方知锻炼精。 远寄只缘怜我老,闲携常似共君行。 静轩独倚身同瘦,小圃频游脚为轻。 何日归舟上新洛,拄来河岸笑相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初次在书中看到那枝藤蔓,拿起它便能感受到它的精致和细致。 它被远离家乡地带给我,仅仅因为主人对我的关爱;而闲暇时总是觉得好像有了一个伙伴,陪伴着我一起前行。 当我静静地靠着窗边时,它与我一同显得消瘦;而在小花坛里频繁地行走时,脚步也变得轻松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回到新洛,在那里的河岸旁,手拄着这枝藤蔓,相互微笑着迎接对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苏子瞻:苏轼的字。 2. 寄铁藤杖:苏轼赠送的铁藤杖。 3. 张方平:北宋名臣,与苏轼有交情。 4. 随书初见一枝藤,入手方知锻炼精:描述收到苏轼赠送的铁藤杖。 5. 远寄只缘怜我老:指苏轼因关心张方平的年老体衰而特意赠杖。 6. 静轩独倚身同瘦,小圃频游脚为轻:表达作者使用苏轼所赠铁藤杖后的感受。 7. 何日归舟上新洛,拄来河岸笑相迎:设想自己返回故乡时使用铁藤杖的场景。 8. 新洛:代指作者的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苏子瞻寄铁藤杖》张方平赏析: 这首诗歌以苏子瞻寄赠的铁藤杖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篇描绘了收到藤杖的惊喜,通过“锻炼精”三字展现出苏子瞻的用心良苦。随后诗人提到苏子瞻寄来藤杖的原因,既是为了关心他的衰老,也是希望两人能够一同漫步。诗人独倚静轩时,感觉自己的身躯如同藤杖一样消瘦;在小圃游玩时,轻便的藤杖让他步履轻盈。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愿望,想象着回到新洛的那一天,河岸上的朋友们会用微笑迎接他,而那枝铁藤杖会成为他们友谊的象征。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子瞻寄铁藤杖》是张方平写给苏轼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轼在宋朝时期的生活情境和人生态度。此诗写于宋仁宗时期,当时的宋朝国力昌盛,文人墨客们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探讨治国之道,诗歌成为他们抒发胸臆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苏轼身处科举功名之途,虽然文才横溢,但人生际遇并不顺利。早年丧母,中年妻子病逝,随后父亲逝世,连遭丧亲之痛,使他的性格更加沉稳内敛。然而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并且关注国家民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种生活经历及人生态度对张方平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