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被命中山以亲老不赴书怀寄集贤曾公参政赵公

标题包含
被命中山以亲老不赴书怀寄集贤曾公参政赵公
野怀常逐白云飞,疎拙那能合世机。 偶似曹溪一宿觉,已多蘧瑗九年非。 畧呈幻事何须了,惟愿朝恩早放归。 它日莲华峰下去,犹期话道过黄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常常想着与大自然为伴追逐自由的白云,我这般不擅长适应世俗规矩的人。 偶尔就像在曹溪的一夜顿悟,却发现自己已经迷失了九年的光阴。 略微尝试理解这些虚幻的事情又何必强求完全理解呢,只愿早日得到恩典得以回归自然。 有朝一日在莲花峰下闲逛,还会期待在黄扉门下听人讲述道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被命:接受任命。 2. 中山:位于中国河北省的古城。 3. 亲老:父母年老。 4. 书怀: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情。 5. 集贤:古代文人的雅称。 6. 曾公参政:指曾公亮,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参知政事一职。 7. 赵公:指赵抃,北宋名臣,曾任参知政事等职。 8. 野怀:对乡野生活的向往。 9. 白云飞: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 10. 踈拙:懒散笨拙的意思。 11. 合世机:适应社会规则。 12. 曹溪:佛教禅宗祖庭所在地,位于今广东曲江南华山。 13. 一宿觉:佛教用语,指顿悟成佛的境界。 14. 蘧瑗:即蘧伯玉,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以仁智闻名。 15. 九年非:比喻长时间地努力摆脱过去的错误。 16. 畧呈:大致展示。 17. 幻事:虚幻的事物。 18. 朝恩:皇帝的恩情。 19. 放归:解除职务并准许回乡。 20. 它日:将来某一天。 21. 莲华峰:山峰名,位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22. 黄扉:古代宰相府第的大门。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由“野怀常逐白云飞”展现了诗人独立、超脱世俗的态度,以及追崇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疎拙那能合世机”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心态。接下来,“偶似曹溪一宿觉,已多蘧瑗九年非”表达出诗人在短暂的静心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理,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过失。“畧呈幻事何须了,惟愿朝恩早放归”表明诗人并不执着于名誉和地位,只想早日回归田园生活,享受清静的日子。最后,“它日莲华峰下去,犹期话道过黄扉”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整首诗歌展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被命中山以亲老不赴书怀寄集贤曾公参政赵公》是宋代著名文人张方平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9年,此时的宋朝正处于仁宗统治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然而,这种表面的繁华并不能掩盖底层民众的疾苦和官场的腐朽现象。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张方平正值壮年,他的人生际遇丰富多彩。他曾担任礼部郎中、尚书左丞等职,因敢于直言劝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他亦因个性刚直不阿而遭受排挤,这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和国家的治理。 在这一时期,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朝廷内部的矛盾激化。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张方平在诗中以“千里赴召赴帝阍”的形象自喻,表达了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同时,他亦担忧自己的母亲年老多病,无法离开她远行,因此只能借诗歌来抒发内心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