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柳澥下第出京
少年心骨壮,功名期力殉。
文邀马卿评,劔谒猿公问。
御良骥足逸,胡为车三偾。
浮沈道所尚,穷达天之分。
迹从逍遥游,心与洪蒙论。
姑佩湛卢归,休复较铦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人的雄心壮志,期待着在功名利禄上全力以赴。他们邀请文学家对作品进行评论,并向剑术大师请教技艺。他们骑着骏马驰骋,为什么汽车却三次翻覆呢?人生起起落落,这是命运的安排。他们追寻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探讨着宇宙的奥秘。让我们暂时收起宝剑,别再计较锋利与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柳澥:唐朝人,生平不详。
2. 马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别称。
3. 猨公:即猨臂将军,指汉将李广。
4. 三偾:形容马车翻覆三次,此处喻考试失败多次。
5. 洪蒙:混沌未开的状态,这里表示超脱世俗的观念。
6. 湛卢:古代名剑。
7. 休复:休养恢复。
8. 铦钝:锋利与迟钝,比喻贤愚。
去完善
赏析
《送柳澥下第出京》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面对朋友的落榜时所表现出的开阔胸怀和深厚友情。首联“少年心骨壮,功名期力殉”表现了少年人对功名的热情和追求;颔联“文邀马卿评,劔谒猿公问”则暗示了这位朋友才华横溢,却因种种原因未能中举的遗憾。接下来的几联分别描绘了友人失利后的不甘、无奈以及诗人对他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既有真挚的情感表达,又有深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诗歌造诣和人生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柳澥下第出京》是北宋文学家张方平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仁宗时期(960-1127年)。
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善,文人墨客们通过科举考试谋求官职。然而,科举竞争激烈,许多士子屡试不第,生活困苦。此时的张方平虽已是朝中大官,但他对科举失意的士子十分同情。因此,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关怀之情的《送柳澥下第出京》。
在这段时间里,张方平的人生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曾历任多地知州,经验丰富,逐渐形成了务实、宽容的执政理念。他不仅关注民生,还提倡读书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因循守旧。因此,在这首送别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柳澥的关心,以及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深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