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欧阳舍人寄题醉翁亭诗

标题包含
酬欧阳舍人寄题醉翁亭诗
我本高阳徒,野性盖踈拙。 岂堪天子傍,命令裁机密。 一麾出承明,猿鸟遂超逸。 山州寂无事,气象颇萧瑟。 闲寻琅邪溪,云岚可披拂。 中路闻潺湲,幽亭对崷崒。 锵咽触环珮,清泠泛琴瑟。 知君多醉此,归鞍屡突兀。 醉中遣形骸,题名亦信笔。 遗我溪风清,苍颜坐髣髴。 暝色失松竹,徘徊望寒月。 携酒频来游,行待山花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是来自高阳的普通人,天性不拘谨笨拙。 怎敢接近天子的身边,接受秘密的指示。 一朝被任命为朝廷官员,如同猿猴般自由无束。 在山间州府无所事事,四周气氛显得有些萧瑟。 闲暇时来到琅邪溪,有云岚可以梳理。 路上听到潺潺溪水声,看到幽静凉亭对着高耸的山峰。 声音清脆如环佩碰击,像是清澈的泉水在琴瑟之间流淌。 知道你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醉酒,多次在我面前犯险。 醉中忘却自己的形态,随意留下墨宝。 把清新的溪流留给我,坐在这里似乎可以看到你的面容。 夜色渐深,松竹消失,只有那冷冷的月亮。 带上美酒再次探访这里,等待山花盛开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1. 高阳:代指高门大户,权贵之家。 2. 野性:随意的性情,不受拘束的性格。 3. 踈拙:疏懒,不擅长交际。 4. 天子:古代皇帝的尊称。 5. 一麾:原意是指挥如意,这里形容出任地方官员的轻松。 6. 承明:汉有承明殿,此借指朝廷。 7. 猿鸟:比喻诗人自己热爱自然环境的个性。 8. 山州:泛指僻静的山间州郡。 9. 琅邪溪:位于滁州的溪流。 10. 披拂:抚摸或挥动,表示放松的状态。 11. 潺湲:水流的样子。 12. 幽亭:幽静的亭子。 13. 崷崒:山势险峻。 14. 环珮:古人腰间佩戴的玉石饰品,此处代指雅兴。 15. 琴瑟:古代的弦乐器,这里用来形容优美的音乐。 16. 苍颜:白发苍苍的面容。 17. 髣髴:仿佛,类似。 18. 松竹:松树和竹子,寓意坚韧的品质。 19. 寒月:寒冷的月光,表现夜深人静的环境。 20. 山花:春花,春天盛开的花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酬”为题,表示诗人对友人寄题的答谢,整体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的意境。首联自称为“高阳徒”,传达出诗人疏懒、率真之性情;颔联则暗示了诗人曾被天子任命,但其内心向往自由,故有“猿鸟遂超逸”之言。颈联描述了山州景色,“寂无事”表现出一种安宁的氛围,“气象颇萧瑟”则揭示出诗人的孤独之情。接下来的三联,通过描绘游览景象及听到的水流声,展现出现实与梦境的交织,使得诗篇富有神秘色彩。尾联两句则描绘了期待友人来游的心情,以及对此美景的喜爱。全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切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欧阳舍人寄题醉翁亭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在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张方平担任太常寺丞、尚书省左司郎中一职,是朝中的文臣名士。这首诗是为了回赠友人欧阳修的诗歌而创作的,其中寄托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理想追求的共同认知。 在庆历年间,北宋朝廷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涌现出了一批才子佳人,如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著名文人。在这个时期,张方平和欧阳修同朝为官,互为知己,共同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 这首《酬欧阳舍人寄题醉翁亭诗》正是以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为灵感来源,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的向往。在此诗中,张方平以婉约的诗句描绘了醉翁亭的美景,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