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僧南游雪窦

标题包含
送僧南游雪窦
早出都门何往哉,四明雪窦指崔嵬。 便从古道扬眉去,莫到宝山空手回。 乘月晓行松露湿,迎风晚渡海涛来。 普贤楼阁知非远,逦迤南游想善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早早离开京城要去哪里呢?指向那峻峭的四明山和雪窦山。沿着古道路线勇往直前,千万不要在宝山上空手而归。月色中清晨行走松树下的露珠湿润,迎着风傍晚渡过海面的波涛汹涌。普贤菩萨的楼阁似乎并不遥远,沿着山路慢慢地向南前行,仿佛看到了求法的善财童子。
去完善
释义
1. 都门:指的是古代的城门,这里可以理解为京城,即当时的首都汴京。 2. 四明:指的是浙江省的宁波市,这里有四明山和四明湖。 3. 雪窦:位于四明山中的一个寺庙,雪窦寺是宁波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4. 古道:指古代的道路,这里指通向雪窦寺的道路。 5. 扬眉:表示喜悦、愉快的心情。 6. 宝山:比喻佛法的宝库,这里指雪窦寺。 7. 乘月:在月光下。 8. 晓行:早晨出发。 9. 松露:松树下的菌类,这里可能是指松树。 10. 迎风:迎着风。 11. 海涛:海上的波涛,这里可能是形容海浪的声音。 12. 普贤楼阁:指的是供奉普贤菩萨的寺庙或建筑。 13. 逦迤:形容道路曲折绵延的样子。 14. 南游:向南边旅行。 15. 善财:善财童子,佛教传说中的神童,也是文殊菩萨的弟子。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早出都门何往哉,四明雪窦指崔嵬”。诗人以问句开篇,突显出送别僧人南游雪窦的神秘氛围。雪窦山位于浙江宁波,地势险峻,意境幽美,诗中用“指崔嵬”形象描绘出山势之陡峭,表现出行者无惧路途艰险的决心。 颔联:“便从古道扬眉去,莫到宝山空手回”。这两句借用典故告诫僧人不要错失在名山大川寻找心灵寄托的机会。“古道”寓含古文化、古人追求智慧的精神,既是对往日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扬眉”表达高昂的精神面貌,显示出诗人对僧人的勉励之情。“宝山”即佛家所说的“无上珍宝”,旨在激发行者珍视机遇,力争满载而归的信念。 颈联:“乘月晓行松露湿,迎风晚渡海涛来”。上联写出行者出行的时间与景象,暗示了旅途的艰难;下联则描绘出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给人以深远的美感。诗人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一幅颇具诗意的画卷,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尾联:“普贤楼阁知非远,逦迤南游想善财”。结尾两句表达对行者日后修行成果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的感慨。普贤是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实践与理想并行的高尚品质;“善财”寓意智慧与财富的积累,为世人所向往。诗人在此鼓励行者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传递出作者对友人僧人的关爱与祝福,以及对他日取得成功的深切期望。诗句构思巧妙,富有哲理,展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南游雪窦》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张方平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仁宗时期(960-1063年)。 在宋仁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而张方平本人曾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要职,在文学、政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和影响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对官场感到厌倦,开始寻求心灵的解脱。 在这种背景下,张方平结识了一位云游四海的僧人,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这位僧人准备离开京城,南游至著名的佛教圣地雪窦山时,张方平为其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