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月夜吴春卿苏仪甫相过会饮忽闻五鼓遂同入朝

标题包含
月夜吴春卿苏仪甫相过会饮忽闻五鼓遂同入朝
清风凉月满前轩,邂逅相逢索酒罇。 东有启明俄动色,北来寒鴈亦惊魂。 相车未过尘先起,宫漏才终市早喧。 阶下从人催上马,百官已是簇朝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新凉爽的夜风伴着明月照亮了面前的小轩,我们意外地在这里相遇并相互索要酒喝。 东方升起的启明星刹那间变得耀眼,北方飞来的大雁也为之惊叹不已。 马车还未驶过,尘土就已飞扬,皇宫内的报时刚结束,市井中早已熙熙攘攘。 台阶下的侍卫催促我们上马离开,此时百官已经聚集在朝堂之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春卿、苏仪甫:张方平的友人。 2. 会饮:相聚饮酒。 3. 五鼓:古代计时单位,五更,相当于现代的凌晨三点到五点。 4. 入朝:进入朝廷。 5. 清风凉月:形容环境清凉舒适。 6. 前轩:前面的轩窗。 7. 邂逅:偶然相遇。 8. 索酒樽:索要酒杯,准备喝酒。 9. 启明:东方出现的曙光。 10. 动色:因激动而改变脸色。 11. 寒雁:冬天的雁群。 12. 惊魂:受惊的心神。 13. 相车:使者的车辆。 14. 尘先起:尘土飞扬,形容车队行进。 15. 宫漏:宫廷中的计时器。 16. 才终市早喧:刚结束五更,市场就开始热闹了。 17. 从人:随从。 18. 百官:众多官员。 19. 簇朝门:聚集在朝廷门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月夜吴春卿苏仪甫相过会饮忽闻五鼓遂同入朝》描绘了张方平和友人月色下饮酒聚会的场景,在黎明前的片刻静谧中,突然听到五更鼓声,众人匆匆准备上朝,呈现了一幅紧张而忙碌的画面。 诗的首句“清风凉月满前轩”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象:清凉的微风拂面,明亮的月光洒满轩阁。此景很容易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而“邂逅相逢索酒樽”则是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意外相遇,也暗示了众人将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第二联“东有启明俄动色,北来寒鴈亦惊魂”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意味着夜已深,离天亮不远。这里既借用了东方启明星渐渐变色的意象,又通过北方飞来大雁惊觉的表现,生动传达了时光的流转。 第三联“相车未过尘先起,宫漏才终市早喧”描绘了清晨来临的景象:远方送行的车辆还没经过,尘土已经扬起;宫廷的滴漏刚刚结束,集市已经开始喧闹。这两句极富画面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力。 最后一句“阶下从人催上马,百官已是簇朝门”笔锋一转,开始描述众人在黎明前的紧张氛围中纷纷上马,赶往朝堂。整首诗至此达到了高潮,展现了朝廷官员即将参加晨朝的热闹情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富有变化的画面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历史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张方平在月夜时与吴春卿、苏仪甫等人相会饮酒,此际忽然听闻五更鼓声,于是众人一同入朝。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张方平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曾任地方官,后升任尚书左丞,又被贬谪至地方。 北宋时期的文人热衷于饮酒赋诗,相互唱和。月夜相聚,即兴赋诗,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方平创作了这首描绘月夜聚会的诗篇。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人之间的交往也比较自由,这使得他们有机会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包括诗酒之会。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北宋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文人墨客辈出,诗词歌赋繁荣。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也相对乐观,喜欢享受生活的美好。因此,张方平的诗中也透露出一股悠然自得的氛围,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