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齐篇

标题包含
过齐篇
有叟羁穷垂白头,潜神密理同天游。 朝歌鼓刀既屠纣,渭滨垂钩来钓周。 晚遭西伯与同载,首封东海荒营丘。 洋洋大风仅千祀,当年固乃屠钓俦。 世变后有薛公文,馆中多坐倜傥人。 鲁连节重轻丘山,冯驩气高微风云。 丈夫志义绝流俗,岂与层层雏鼠群。 楚汉兴亡事已微,后世倾夺奚足讥。 龙韬豹略苦迂阔,使公复生将安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有位贫穷的老者,虽然头发都白了,却还沉浸于深奥的道理之中,像是在和天地一同游玩。他曾经在朝歌击打刀子,协助推翻暴君商纣;又在渭水边垂钓,等待周文王的赏识。后来他终于得以与周文王一起乘车,被封为诸侯,治理了荒凉的营丘之地。就这样过了几千年,那时候的他,也不过是普通百姓。 后来的世界变化很大,薛公做了官。他身边的文人众多,都是些豪放、潇洒的人物。鲁连的价值比泰山还要重,冯驩的气概如同微风拂过云层。这些男子汉大丈夫,志向超群,绝对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去效仿那些鼠目寸光的众人。 楚汉之争的历史已经久远,如今的世人只能看到表面的纷争,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那些崇尚兵法韬略的人,其实也只是苦思冥想,无法实现真正的改革。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位老者再生,他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呢?
去完善
释义
1. 齐篇:诗人以齐国的兴亡为例,表达了人们应有远大志向,不拘泥于世俗的观点。 2. 有叟羁穷垂白头:形容一个贫困交加的老者形象。 3. 潜神密理同天游:用隐喻的方式描述老者在贫困中的精神状态。 4. 朝歌鼓刀既屠纣,渭滨垂钩来钓周:通过朝歌鼓刀(刺杀商纣)和渭滨垂钩(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两个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人应怀有壮志。 5. 西伯与同载:这里指周文王姬昌,他被商朝封为“西伯”。 6. 东海荒营丘:指吕尚(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在商朝东部地区建立了周朝的根基。 7. 洋洋大风仅千祀:指周朝繁荣富强的时间长达数百年。 8. 屠钓俦:意指姜子牙这样的圣贤之士出身贫贱,但他们却凭借智慧和才华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9. 薛公文:指唐代文学家薛逢,他在文坛上享有盛誉。 10. 馆中多坐倜傥人:指薛逢寓所里的宾客众多,其中有不凡之人。 11. 鲁连节重轻丘山,冯驩气高微风云:分别引用战国时期鲁仲连和冯谖这两位贤士的故事,赞扬他们的才情和胆识。 12. 丈夫志义绝流俗,岂与层层雏鼠群:强调男性应该有志向,不流于世俗,不应如同一群鼠辈。 13. 楚汉兴亡事已微,后世倾夺奚足讥:楚汉之争已成为过去,后来的争权夺利更不值得嘲讽。 14. 龙韬豹略苦迂阔:指军事战略虽然重要但可能过于宏大难以实现。 15. 使公复生将安归:如果让古代的薛公重新活过来,他将会何去何从呢?暗示薛公面对今天的世事变化,可能也会感到迷茫。
去完善
赏析
《过齐篇》是北宋文学家张方平的一首古体诗,全诗情感激昂、辞藻华丽,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壮志豪情的形象。在诗的开头,张方平以有叟羁穷垂白头的景象,暗示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也曾有过困苦的时期,但他们依然可以“潜神密理同天游”,即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接下来,诗人讲述了商朝末年的姜子牙和吕尚两位历史人物。姜子牙在朝歌卖肉,吕尚在渭水钓鱼,他们都在贫困的生活中寻求着自己的理想。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殷商的统治,建立了周朝;而吕尚也受到了周文王的礼遇,被封为东海君。这两个人物象征着历史上那些胸怀大志、富有智慧的人物,他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张方平提到了薛公,他是一位古代的文人,他的诗文才情横溢,深受人们的喜爱。薛公的品格高尚,为人正直,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正义,这与那些庸碌无为的小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诗的最后,张方平感慨历史的兴衰,认为那些为了名利而争斗的人们实在是无足挂齿。他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像姜子牙和吕尚那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而不是被世俗的利益所驱使。因此,诗人最后发出了“龙韬豹略苦迂阔,使公复生将安归”的感叹,希望那些拥有智慧和勇气的人能够重回人间,为世间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齐篇》是北宋诗人张方平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这一年,张方平因遭诽谤被贬为黄州知州,他深感世态炎凉,于是写下了这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王朝正处于内部矛盾激化和外部危机重重的时期。在政治斗争中,士大夫们或遭排挤,或被贬谪,普遍感到仕途险恶。与此同时,边疆战事频发,辽金等国对北宋构成严重威胁,使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方平作为当时的一位士大夫,也深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遭受挫折和打击时,张方平并未沉沦,而是以一颗坦荡的心胸去面对人生起伏。这首诗通过描绘齐地的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依然坚守信念,保持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表现出一位士大夫应有的风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