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赵先生王屋杖

标题包含
赵先生王屋杖
待月移肩倚,听琴向膝横。 溪桥经雨滑,山屐入雪轻。 击水乖龙起,书空老魅惊。 夜归闻石响,鹤舞远来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当月亮移动时,肩膀靠着栏杆;聆听着琴声在膝盖旁回荡。 经过雨水的冲刷,小溪桥显得光滑;山中的鞋子在雪地中行走,轻盈如飞。 随着击打水面的声音,叛逆的龙跃出水面;书写空白的老妖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到。 夜晚归来时,听到石头发出的响声;远处传来鹤舞的声音,似乎在迎接归人。
去完善
释义
待月移肩倚, 【指在月光下移动肩膀休息。】 听琴向膝横。 【聆听琴声并靠在膝盖上休息。】 溪桥经雨滑, 【经过雨水冲洗后的溪桥变得光滑。】 山屐入雪轻。 【穿着登山鞋走进轻盈的雪地。】 击水乖龙起, 【拍打水面让蛟龙显现。】 书空老魅惊。 【在空中写字让古老的妖怪惊慌失措。】 夜归闻石响, 【晚上回家听到石头发出的声音。】 鹤舞远来迎。 【远处传来了优美的鹤舞欢迎归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赵先生和王屋杖之间深厚感情的诗篇。首先以“待月移肩倚,听琴向膝横”的细腻手法展现两人之间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的亲密关系。紧接着在“溪桥经雨滑,山屐入雪轻”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他们共同面对风雨和冰雪的勇气与坚韧。 诗歌随后以“击水乖龙起,书空老魅惊”比喻两人在困境中的智慧与沉着,成功地化解了各种危机,令周围的生灵为之惊叹。最后以“夜归闻石响,鹤舞远来迎”收尾,不仅揭示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同时寓意着二人身后将得到的敬仰与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再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先生王屋杖》是一首描绘赵先生在王屋山修道生活的诗歌,出自北宋文学家张方平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即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赵先生一直在王屋山上过着清修的生活,而他的人生际遇也成为了这首诗的灵感来源。 在这个时代,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国家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然而,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却普遍对功名产生了厌恶和反感,他们开始追求隐逸生活,寄情山水,并以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方平以赵先生的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在诗中,张方平通过对赵先生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鄙视。他以“青松夹古路,白云生翠颠”的美景,衬托出赵先生超尘脱俗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人生信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心灵追求,以及他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