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
土润正溽暑,幽庭熠燿飞。
陈荄未全脱,生气一何微。
风急光不灭,月明景共稀。
蟏蛸与蟋蟀,时节伴依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土地湿润正是炎炎夏日,幽静的庭院中光彩照人。
陈年的草根尚未完全脱落,生机显得微弱。
尽管风很大,光辉依旧不熄灭;月光明亮,景色却略显暗淡。
墙角的小蜘蛛和蟋蟀,伴随着这个季节,相互依偎共度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土润:土壤湿润。
2. 溽暑:指盛夏高温潮湿的气候。
3. 幽庭:幽静的庭院。
4. 熠燿:形容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
5. 陈荄:陈年草根。
6. 全脱:完全脱离。
7. 生气:生命活力。
8. 一何:多么。
9. 急:快速。
10. 光不灭:指萤火虫的光芒不会熄灭。
11. 明:明亮。
12. 景:景色。
13. 共稀:一起变稀少。
14. 蟏蛸:一种蜘蛛。
15. 蟋蟀:昆虫,夜间活动,善鸣叫。
16. 时节:季节。
17. 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萤火虫在庭院里飞舞的场景。首联通过描写土壤湿润和炎热的天气,为萤火虫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颔联写萤火虫的生命力虽然微弱,但仍然坚持生存。颈联则表现了萤火虫在风中闪烁的光芒以及月光下朦胧的景色。尾联则以蜘蛛和蟋蟀的活动为衬托,表现出夏日的夜晚中,各种生物都在各自的时令中生活着。整体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了萤火虫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入微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萤》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方平的一首描绘夏夜美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仁宗时期(960-1127年),正值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盛世。
在这期间,张方平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曾历任地方官,以廉洁奉公、爱护百姓著称,深受人民爱戴。后来,他入朝为相,积极参与国家政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与当时的权臣意见不合,张方平最终被贬谪至地方。尽管如此,他依然关心民生疾苦,为民谋福祉。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文人墨客们寄情于山水田园,抒发人生感慨。张方平的这首《萤》正是体现了这一时代背景,通过对夏夜萤火虫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