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汾阳高士归三峰

标题包含
送汾阳高士归三峰
知逢三洞客,曾指九丹方。 气抱冰霜冷,神含日月光。 闲轩同鹤静,妙境入龟长。 它日南峰路,相期过华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相知如遇三位高人在洞中相会,他们指点我求得炼丹的方法。 他们的气质如冰霜般高冷,精神则如同阳光普照人间。 身处安静的书房如同仙鹤般的静谧,那美妙的境界仿佛进入长寿的神龟世界。 期待未来在南峰相见的那一天,一同共游华阳县。
去完善
释义
1. 汾阳:古代地名,位于今中国山西省。 2. 高士:志趣高尚的人。 3. 三峰:这里指的是中国湖南省的岳麓山。 4. 三洞客:道家神仙传说中的三位仙人,分别为东华青灵始老,又号木公;南极玄灵寿老,又号金母;西极幽灵离老。 5. 九丹方: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方法。 6. 冰霜:寒冷的环境,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质高洁。 7. 日月:比喻光明的事物或人物。 8. 闲轩:悠闲的生活空间。 9. 鹤静:古人认为鹤是高雅的象征,这里指高士的生活环境。 10. 妙境:美好的境界。 11. 入龟长:意为长久地隐居。 12. 南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 13. 华阳:华阴县华山北面的山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神仙境界的想象。首联“知逢三洞客,曾指九丹方”,通过描绘与高人相遇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了解和喜爱。颔联“气抱冰霜冷,神含日月光”,以冰霜和日光为喻,表现出诗人渴望达到的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颈联“闲轩同鹤静,妙境入龟长”,则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安宁,同时体验着道家修炼的美好景象。尾联“它日南峰路,相期过华阳”,则表示诗人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与这位高人共同畅游仙境,进一步强调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格调清雅,富有诗意,彰显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远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汾阳高士归三峰》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张方平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59年前后,当时张方平正在朝廷担任右谏议大夫一职。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张方平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张方平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曾历任地方官员,了解民间疾苦,后在朝廷任职,积极进谏,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他并不追求名利,而是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这种人生态度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的时代背景也与张方平的诗歌创作密切相关。当时,儒家思想盛行,士人们注重道德修养,崇尚隐逸生活。这种风气对张方平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笔下,高士们超然物外,淡泊名利,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