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总
半醉长呼意若何,官情道味两蹉跎。
眼前渐渐故人少,世上纷纷新事多。
疎籁自鸣非节奏,虚舟妄触任风波。
悲歌深叹流年急,常忆江南蓝采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醉眼朦胧中漫声长吟,仕途坎坷、人生无味。
如今朋友们越来越少见,世事却日新月异。
只听到稀疏的风声在耳边掠过,宛如虚无的小船随波逐流。
我悲伤地唱着这首哀歌,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常常怀念起江南的那个朋友蓝采和。
去完善
释义
1. 送徐总:这是一首送别诗,送给一个叫徐总的人。
2. 张方平:宋代文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是苏洵的老师。
3. 半醉长呼意若何:形容徐总喝酒喝到半醉的状态,这里的“意若何”指代徐总的心情或态度。
4. 官情道味两蹉跎:指在官场追求名利与对道的追求两方面都感觉不顺利。
5. 渐渐故人少:形容朋友逐渐疏远。
6. 纷纷新事多:形容世间事物变化无常。
7. 疎籁自鸣非节奏:描述大自然中风吹叶动的声音,这句也暗示了诗人感慨自然和谐却无法应用于人世之间。
8. 虚舟妄触任风波:以空船比喻自己在人世间的经历,任凭风浪如何变幻。
9. 悲歌深叹流年急:表达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生命短暂。
10. 江南蓝采和:蓝采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仙人,常乘一黑牛游于江南水乡。这里用他代表美好的回忆和生活理想。
去完善
赏析
《送徐总》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作。诗人以半醉的姿态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同时亦揭示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悲伤。
首联“半醉长呼意若何,官情道味两蹉跎”描绘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情景,借酒消愁、抒发感慨。诗人感叹世俗功名利禄的空虚和无为而治的道家精神难以两全,展示出人生的矛盾与挣扎。
颔联“眼前渐渐故人少,世上纷纷新事多”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随着时光流逝,曾经的朋友逐渐疏远,而世界却不断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时光无法挽回的哀伤。
颈联“疎籁自鸣非节奏,虚舟妄触任风波”揭示了人生如梦、世事如烟的哲理。人们如同无依无靠的小船,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无法抗拒命运的捉弄。这种悲观的情绪源于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深刻体会。
尾联“悲歌深叹流年急,常忆江南蓝采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以及怀念往昔的情感。面对时光荏苒,诗人渴望能像传说中的神仙蓝采和一样,拥有超脱尘世的智慧,实现心灵的宁静。
总之,《送徐总》通过诗人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传达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的种种困惑与无奈。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既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也引导读者去体悟生命的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徐总》这首诗,出自于北宋文学家张方平之手。诗作创作于公元998年左右,正值北宋太宗、真宗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学艺术的创作也相对活跃。
在这一年里,张方平在翰林院担任侍讲学士一职。这一年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的家人离世,使他更加深思人生。与此同时,朝野政治斗争激烈,对外关系紧张,这些问题都在激发着张方平的忧患意识。
在时代背景下,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防的政策。然而,边疆问题仍然突出,北方的辽国对北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在这种环境中,诗歌成为张方平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载体,这首《送徐总》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