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辰长老
燕坐非持律,游方不学禅。
长空任飞鸟,古涧自寒泉。
见月何须指,追风不待鞭。
平生一破衲,随处伴闲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静坐并非遵循戒律,云游不问禅宗。
任由群鸟在长空翱翔,古涧自有清泉流淌。
看到月亮何须指出来,追逐清风无须等待鞭策。
我这一生只有一件破旧的僧袍,随时随地陪伴着我安然入睡。
去完善
释义
【燕坐】安详地坐着,比喻身心平静无杂念的状态。
【持律】遵守戒律。这里指修持佛教戒律。
【游方】漫游四方。这里指参访名山胜地。
【禅】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静思达到觉悟。
【长空】辽阔的天空。
【飞鸟】在空中飞翔的鸟。
【古涧】古老的溪流。
【见月】看到月亮,喻指领悟佛法真理。
【追风】追随风的踪迹,形容速度快。
【破衲】破旧的衣服,形容生活简朴。
【随处】无论在哪里。
去完善
赏析
《赠辰长老》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超脱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中,诗人以洒脱的笔触描绘了长老的形象,他静坐不受约束,游历四方不求学禅,展现了一种豁达、超然的生活态度。在诗人的眼中,长老如同一只自由飞翔的鸟,清澈的山涧水声如同自然的音乐。
接着,诗人通过月亮和风的意象,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境界。看到月亮并不需要手指去指点,追求风也不需要鞭策。这两句寓意着真正的领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最后,诗人以“平生一破衲,随处伴闲眠”作为结语,表达了他向往的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也是对长老的赞美。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展现了其深沉的生命体验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辰长老》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张方平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仁宗时期,即公元1049年至1063年之间。此时,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也是儒家文化复兴的重要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方平已年逾古稀,他一生经历了诸多人生起伏。早年以进士身份入仕,历任监察御史、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后因与权臣王安石意见不合而辞官归隐。在这段时期,张方平游历名山大川,与高僧大德结交,对佛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段时间里,张方平的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他与儒、释、道三家均有交往,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他豁达的人生态度。这首《赠辰长老》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与一位高僧交流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