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沛题歌风台
落托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
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寂寥落寞的刘郎成了皇帝,在酒宴上激情满怀地咏颂着《大风歌》。淮阴侯韩信的结局让人叹息,而英布和彭越家族则遭到诛灭,这更令人渴望寻求更多的勇士来辅佐国家。
去完善
释义
1. 过沛:经过沛县;沛县,古代地名,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北部地区。
2. 题:这里是名词,指“题诗”,即诗人题写在建筑物上的诗篇。
3. 歌风台:汉高祖刘邦所作诗歌《大风歌》中的歌词,用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 落托:这里的“落托”指的是落魄。
5. 刘郎:这里指汉高祖刘邦,字季,汉朝开国皇帝。
6. 帝归:皇帝回乡,这里指刘邦成为皇帝后回到故乡沛县。
7. 樽前:在酒杯面前,指喝酒的时候。
8. 大风诗:即《大风歌》,汉高祖刘邦所作的诗歌,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9. 淮阴:韩信,西汉初年著名军事家、战略家。
10. 反接英彭族:英布和彭越的家族被诛灭。英布,原名黥布,曾封为淮南王;彭越,曾为魏豹丞相,封梁王。两人皆因谋反罪被诛灭。
11. 猛士:英勇善战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过沛题歌风台》是一首描绘历史事件和抒发诗人感慨的诗歌。首先,诗人以“落托刘郎作帝归”来形容刘邦的成功之路,体现出刘邦虽出身贫寒,却能成为一代皇帝的传奇经历。然后,通过描述刘邦在酒席间感慨万千地写下《大风歌》这一场景,展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敬重与感慨。
紧接着,诗人用“淮阴反接英彭族”来描绘韩信、彭越等将领被诛杀的历史事件,揭示出历史长河中权力斗争的无常与残酷。最后,诗人以“更欲多求猛士为”来表达希望再次出现英勇猛士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整首诗歌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洞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沛题歌风台》是北宋著名文人张方平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8年,此时正值宋朝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张方平在这一年间历经宦海沉浮,曾在朝中任职,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至地方官吏。他在这段时期游览了沛县,也就是古代刘邦的故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过沛题歌风台》。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经历了长时间的统一和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诗人们往往借此机会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反思。张方平此诗既是对古人刘邦的崇敬,也是对现实问题的深思。他以歌风台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回顾,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矛盾。
去完善